第138章 重点培养-《大宋文豪》


    第(3/3)页

    陆北顾的回答,没有引经据典地堆砌辞藻,却将《春秋》“微言大义”的核心精神,与他亲身经历的泸川困局、各色人等的抉择剖析得鞭辟入里。

    尤其对“帅”的界定和对“权衡”必须以“仁义”为根本标准的论断,更显出一份超越年龄的洞见。

    李畋静静地听着,忽然,发出一声短促的轻笑。

    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那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满意:“好!好一个‘以仁为本,以义为衡’!好一个‘惧史笔如刀,昭彰其心’!”

    他拄着虬枝杖,缓缓站起身。

    这一次,李畋的目光不再是审视,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欣慰的期许。

    “陆北顾。”李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你,过关了。”

    陆北顾闻言,心中那根紧绷了十日、乃至更久的弦,终于彻底松弛下来。

    此前只是口头拜师,并未行拜师礼,所以不算正式拜师。

    他深深地作揖:“学生陆北顾,愿执弟子礼,谨遵师训,勤学不辍,修身明志!”

    声音清朗,字字铿锵。

    李畋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浑浊的眼中精光内蕴,沉声道:“起来吧。”

    陆北顾依言起身,垂手肃立。

    “既入我门,当知我规。”李畋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淡然,“州试在即,时间紧迫,老夫不喜空谈,更恶懈怠。”

    “这些,只是测试。”

    他指了指书案上那册批注手稿和陆北顾的疑问札记,说道。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中舍的基础课业,你还要额外完成老夫布置的课业,唯有如此,才能让你有可能在短短两个月内,追上最顶尖的上舍生,继而通过州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