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冷静.必须先冷静下来!”他在心中对自己说,“史论虽刁钻,但终究是‘论’,是讲道理!虽然看起来荒谬,但出题者的意图必有迹可循!” 灵光,往往在绝境中迸发。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瞬间,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在陆北顾的记忆深处骤然点亮。 ——州学藏书楼,第四层,那排落满灰尘的《华阳国志》补注本! 之所以陆北顾会看到这本东晋时期常璩撰写的包含了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内容的地方志,是因为他在疯狂补课的时候,无意间翻到的一则极其冷僻的注疏,注者援引了《华阳国志》,就特意去翻了翻。 而得益于他较强的记忆力,在简单翻阅《华阳国志》补注本的过程中,惊鸿一瞥看到的“夜郎地僻,无铸钱之利,民以盐块、贝珠、漆器、丹砂相易,至汉灭夜郎.”的内容,此刻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了出来。 而夜郎国的历史,又是绝对绕不开汉朝的。 西汉时期,最初接触夜郎国的,是汉武帝派出的使者唐蒙,而等到元封元年南越被灭后,夜郎国遣使入朝,并入牂牁郡但维持实际统治,再往后到了西汉末年,夜郎王被西汉的牂牁太守陈立所杀,余部南迁。 东汉时期,则是永初元年南迁后的夜郎蛮夷举土内属,夜郎国彻底灭亡。 所以,必须要把《华阳国志》补注本里记载的内容,与夜郎国和两汉交往的历史结合到一起。 而这篇史论,最重要的也并非是论史,而是“以史论今”,所以夜郎国其实要暗中指代如今的四川。 四川通货面临什么问题?当然是题目里的钱荒? 而根源在于什么?铁钱笨重,或是铜钱外流,亦或是私铸劣钱泛滥? 在陆北顾看来,蜀地钱荒之弊,表象在钱少,看起来是“铜贵钱贱”的失衡与“流通阻滞”之痼疾。 “铜贵钱贱”是物理规律,自然不必多言,而铁钱沉重,千里贩运成本高昂,以至于商旅裹足,此乃流通之阻。 可根本问题,真的在于这些吗?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困境,所有人心知肚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