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最想要的? 对一个赴京赶考的举子而言,还有什么比来自一位端明殿学士、文坛巨擘的提携更诱人? 若能得他一句品评,甚至一封荐书,在即将到来的礼部省试乃至殿试中,都可能是难以估量的助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目前大宋朝野对于明年礼部省试主考官人选的猜测里,宋庠的呼声是最高的。 毕竟,在欧阳修、宋庠、范镇、梅尧臣四个人里,只有宋庠一个人当过宰执,而且是两度拜相。 这份资历地位,比如今只是知谏院的范镇和判太常寺的欧阳修可高太多了。 至于梅尧臣就更不必多说,其人虽然以诗知名,但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今年在欧阳修的举荐下才充任《新唐书》的编修官及国子监直讲,距离礼部省试主考官所需的资历实在是差的太多。 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的人,是没有开天眼的。 所以在这些应试举子看来,要是能得宋祁青睐,对方随便写封推荐信给他那大概率成为主考官的哥哥宋庠,那考中进士的概率,瞬间就会高上许多。 吕惠卿的呼吸微不可察地急促了几分,那双锐利的眼睛亮得惊人,仿佛有火焰在深处燃烧。 王韶虽依旧沉稳,但紧握酒杯的手指也微微用力,显然内心也绝不平静。 宋祁正在兴头上,满堂的宾客更是将视线聚焦过来。 这时候任何拒绝都是不合适的,不仅会拂了宋祁的面子,更会显得自己怯懦无才。 “学士雅兴,学生斗胆献丑。” 吕惠卿第一个站了起来。 他对着宋祁深深一揖,然后吟道。 “自知小人归,昭昭复何云。 每于清夜梦,多见夫子魂。 侧耳听高议,如饮黄金樽。 觉来不得往,欲飞无羽翰。” 此诗一出,那些本地缙绅眼中顿时难掩佩服。 ——这人好大的胆子!竟敢在这等场合,借诗讽喻! 翻译翻译,谁是“小人”,什么叫“侧耳听高议,如饮黄金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