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斜阳依旧满江红”-《大宋文豪》
            
            
            
                
    第(2/3)页
    石头已经被他用水洗净,表面泛着幽暗的光泽,细看之下,似乎有些仿佛被高温灼烤过的痕迹。
    ——这当然更可能是地质变化或漫长岁月的磨砺所致,但身处这片曾被冲天烈焰席卷的土地上,很难不让人产生一丝微妙的联想。
    八百四十八年的时光,足以将铁甲化为锈堆,融入泥土,但这块顽石却可能曾是那场惊天动地大火的见证者之一。
    听到崔文璟问话,陆北顾回过神来,将石头展示给众人。
    “不过是在丘上捡的一块顽石,聊作凭吊之念罢了。”
    陆北顾随后说道:“倒是方才立于丘顶,眺望大江,赤壁如血,乌林苍茫,顿觉自身渺小。王判官赠言‘蟾宫折桂’言犹在耳,然‘折桂’不过一己之荣,观此千古战场,方知古今英雄无数,而长江水依旧东流。我等今日北上求取功名,他日若得立身朝堂,亦当常思此地,莫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王韶闻言,点头道:“此言甚善!功名富贵如浮云,唯利国利民之实绩,方能不负此生,不负此江此山。”
    他本就胸怀大志,陆北顾的话无疑搔到了痒处。
    曾巩看着陆北顾,目光中流露出欣赏。
    一开始,曾巩对陆北顾并不熟悉,只是下意识地认为,既然对方是青松社成员,而且是祖印禅师认可的,那么应该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而这几日接触下来,曾巩发现,这位同行的年轻人在言谈举止间,经常会透出远超年龄的沉稳,看起来是个能成事的人。
    如今这番话,更能看出其人的品行志趣。
    毕竟,对于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讲,有这份对历史的体悟和对功业的清醒认识,是极为难得的。
    客船顺流而下,速度颇快。
    暮色黯淡,两岸的山峦轮廓渐渐模糊,融入深沉的黛色之中。
    他们已在舱内点亮了油灯,昏黄的光晕在舱壁上摇曳。
    沉思良久的曾巩终于开口,声音清晰入耳:“诸君高论,令巩心折。方才静思,偶得几句,虽不成篇,聊以记怀此行之思罢。”
    他顿了顿,缓缓吟道:
    “江流千载去何穷,赤壁烽烟烬已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