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诸生肃静——!” “嘉祐二年礼部省试,赋题发卷——!” 陆北顾接过卷纸,看到了今年的赋题。 ——《通其变使民不倦赋》,以“通物之变,民用无倦”为韵。 题目映入眼帘的刹那,陆北顾的心脏猛地一跳,随即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四肢百骸的寒意,甚至驱散了连轴考试带来的疲惫! 虽然陆北顾不太清楚,这道赋题是不是历史上嘉祐二年的原题,但毫无疑问,这题目,太适合他了! 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茫茫多矣,但论写“通变”,又真有谁敢说能胜他陆北顾半筹呢? 陆北顾深吸一口气,压下几乎要溢出胸膛的激动,努力让神情恢复平静.不能得意忘形,更不能有丝毫轻忽。 题目虽适合他,但考场如战场,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前功尽弃。 他必须确保这篇赋的每一个字都准确无误,每一处对仗都工整无瑕,每一处用典都精当贴切。 在构思之后,陆北顾写下。 “《通其变使民不倦赋》 道有常而法无常,民趋利以忘倦。圣王观象以裁成,因时而通变。盖器穷于久敝,则巧生于自然;利导于日新,故欢兴于胥见。昔者茹毛饮血,巢居穴处。燧人钻木,启炎上之明;有巢构庐,祛风雨之惧。斯皆穷则思通,变而能虑。非神化之独运,实民生之有豫。 观夫上古之民,朴略未析。网罟未施,则禽鱼或逸;耒耜未作,则稼穑难植。圣人通其智虑,物乃效其功用。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济川之利始宏;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筋骸之劳始息。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财;弧矢威行,慑四方之反侧。此皆变随势易,功与世极,使蠢蠢者乐其利而不知,熙熙者安其业而弗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