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旭日东升,晨曦乍现。 文武百官,皆着素服,有序班列。 历朝历代,都有国丧辍朝的惯例。 根据历代的礼制规定,不尽相同。 其中,太祖皇帝驾崩,太宗皇帝宣布辍朝五日,举丧不视政。 其后,真宗皇帝驾崩,辍朝七日。 此次,先帝驾崩,亦是辍朝七日。 因此,自三月七日起,百官便得上朝理政。 区别就在于,但凡皇帝尚未入土,就算是国丧,上朝不奏乐,百官必须着素服。 或许是国丧的缘故,相比起以往,班列少了些许交谈声。 即便有,也仅仅是些许不可闻的声音,且是大佬特权。 左首之位,江昭一身素袍,腰佩黑角带,手持笏板,垂手肃立。 小阁老入京了啊! 不少官员悄然举目向前望去,并不时望向宗正寺卿赵仲旦。 不知宗正寺卿,有没有做好与小阁老争斗的准备? 尚未而立之年,已是正二品礼部尚书。 单是听名字,就有一种难言的压迫感。 或许是察觉到了百官的目光,赵仲旦不自主的抚了抚背。 宗正寺,上上下下,绝大部分官员都是太宗一脉的赵氏子弟。 这些赵氏子弟,可能绿袍、红袍披身,但要论起真实水平,自是达不到官阶该有的地步。 赵宗旦亦是如此。 宗正寺卿,三品大员。 但要真论起政斗水平,着实算不上高明。 无非是矮个子拔高个而已。 赵宗旦微闭双目,持笏肃立。 作为汉恭宪王赵元佐之孙,平阳郡王赵允升之子,他无疑是真正的根正苗红。 但也因此,他必须得争。 要是皇帝真的重视太祖一脉,那损失最大的就是他! “上朝——” 因是国丧,并未有钟声,仅是新任司礼掌印太监尖锐的喊了一声。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