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奉国京都太和殿之, 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都寂寞不语。 仿佛大祸即将到来。 他们似乎已经感应到了大奉的皇朝风雨飘摇。 北境之地刚被平复,南疆之地叛军山匪就开始要瓜分大奉的江山。 真是国无宁日! 太子鸿泽出列: “父皇!儿臣启奏!” 鼎文帝看着太子鸿泽,他对这个太子很不满。原因无他,太子无法为自己这个皇帝分半点忧。 文韬武略,样样不具,可除了镇北王鸿煊之外,其他的皇子与太子鸿泽比起来更加的差劲。 特别是南疆王鸿礼,差点把他气得半死。 鼎文帝鸿礼叹了一口气。 “太子奏来!” 太子鸿泽恭敬地说道: “父皇!为今之计,必须使用诏安之策! 派遣使臣前去诏安云州军,那些土匪兵无非就是要云州之中,大奉朝廷可以给他们,只要不要再继续造反即可!” 太子鸿泽说出将云州之地拱手送出, 招安之策承认云州军的地位,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朝中既然没有人反对! 大凤国的朝堂已经烂掉了,人心向背,官僚体制臃肿腐朽。 朝堂文武百官如何反对?叛军大势已成。 “先稳住这些云州叛军,将北境的兵力慢慢调拨过来,到时候再一网打尽,将这些叛匪全部都消灭掉。” 文官们纷纷赞同,原来太子是用缓兵之计,调来镇北王北境之兵。 就连鼎文帝都没有否定, 鼎文帝鸿景也不认为镇北王鸿煊带去的五千亲卫能起到什么作用。 “镇北王的主力还守在北境边疆外的白帝城,如今形势危急,必须让他的主力退守北境城才行。” 利用北境城的地形优势守住北境城,分一半兵力支援南疆这才是明智之举。 大奉国京都军队兵力只有四万。 这些军队只能用于保护大奉京都,绝对不可以调出京都之外。 连年的天灾与大奉臃肿的官僚体制, 使得大奉的兵力越来越少, 鼎文帝鸿景看着太子说道: “那云州叛军首领,已经拥有四十万兵力,他岂肯罢手?” 鸿泽恭敬地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