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齐贤台这边,几乎连半点犹豫都没有,一致通过了这道任命洛珩为绣衣都督的圣旨。 “好,好一个洛子玉,没想到真让他办成了。” 待王潮走后,端坐在齐贤台暖阁内的萧正亮,不由抚须大笑。 所谓的齐贤台,和大明的内阁基本类似。 若齐贤台诸掌事大臣,一致反对皇帝的圣旨,这道圣旨多半也发布不了。 从这一点看,文官们其实已经拥有了对抗皇权的资本。 不过,早年大楚的齐贤台,却没有这么大的权力。 太祖、太宗时期,齐贤台仅仅只是辅佐帝王的批阅奏折的权力,但自从先帝仁宗不断放权齐贤台后。 这个特殊的机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 保德帝登基后,虽也有遏制齐贤台,但效果谈不上有多大。 可以说,保德帝早年执政时期,大多数精力其实都在和齐贤台对抗。 直到保德帝借对付突奴人的机会,掌握到兵权后,连杀了几任齐贤台掌事,才逐渐占得上风。 只是,彼时的齐贤台大势已成。 保德帝也无法尽夺齐贤台之权。 后来随着保德帝沉迷修仙,齐贤台便又趁机拿到了朝堂话语权。 尤其是在萧正亮上位后。 齐贤台的权力变得愈发膨胀。 很多时候,他们甚至能连皇帝的圣旨都不鸟。 “太师,此圣旨,咱们该用诏书,还是……” 有掌事朝萧正亮问道。 王潮带来的仅仅只是保德帝的口头旨意,并没有明确圣旨该用何等规格。 这些年,保德帝对于朝政越来越不上心。 很多时候,连圣旨都是由宫中太监传话给齐贤台,然后由齐贤台自行商量着拟定。 如今几乎已经形成了惯例。 “且让老夫想想。” 萧正亮闻言,沉吟道。 圣旨用何等规格,得慎重对待。 尤其是诏书,更得慎之又慎,轻易发不得。 毕竟,诏书是昭告天下的。 “用敕书吧!” 萧正亮想来片刻,缓缓说道。 上一次保德帝任命项炎为绣衣都督,用的是诏书。 当时差点在士林中引起哗然。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萧正亮觉得还是谨慎点,用敕书比较好。 毕竟,这仅仅只是个绣衣都督的任免,又何必搞得天下皆知? 他多少还想替洛珩遮掩一下,不至于让他在士林中的清名尽数毁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