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泰安帝很担心。 他无法想象,要是朝臣们真再次搞什么宫变。 他该如何处置这群朝臣。 上一次,他碍于法不责众,再加上真若处置了这群大臣,恐怕朝堂立马就要瘫痪等等原因,硬生生放过了他们。 但,若大臣们再次搞宫变。 哪怕泰安帝再怎么仁慈,也绝不可能轻飘飘地放过这些大臣了。 然而,一旦处置了这些大臣,朝堂怎么办? “陛下可是担心朝堂无法运转?” 洛珩看向泰安帝,问道。 泰安帝点点头。 他怎能不担心? 哪怕他政治嗅觉再迟钝。 也知道,唯有齐贤台才能牵头这种事情。 而齐贤台,如今早已成了大楚运转的实际掌舵人。 一旦没了齐贤台众臣,整个朝堂拿什么来运转? “子玉,非是朕妇人之仁,实在是……朝堂缺不了齐贤台。” 泰安帝迟疑了一下,道。 边上的保德帝笑吟吟地看着自己的好大儿。 虽然此刻他的好大儿,显得一副优柔寡断的样子。 但他却没有半点不开心。 在他定位中,他的好大儿是真正的仁君,而不是永仁帝那种硬刷出来的仁君。 仁君嘛,优柔寡断点也没什么。 只要有洛子玉这等良臣尽心辅佐,照样能江山永固。 “陛下无需有此担心。” “大楚从不缺人才。” “齐贤台众人虽地位重要,却也不是没人能取代。” “两淮巡盐使沈言、齐鲁总督汪洋、巴蜀运转使刘振文等,皆忠贞之臣,外放十多年,矜矜业业,功勋卓著,是时候调任中枢了。” 洛珩笑了笑,道。 这一两年中,他辗转大楚各地。 与地方上的官员打过不少交道。 诚然,大楚贪腐成风,地方官员大多数都吃得满嘴流油。 但也不是没有清廉忠贞的能臣。 沈言、汪洋、刘振文辈,皆是洛珩眼中,能力、道德等都无可指摘的良臣。 用这些人取代齐贤台众主事,必能让大楚再次中兴。 “我儿,子玉之言实为良策。” “你可知这些人,其实都是为父特意留给你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