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们这些主政的齐贤台主事,也就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陛下,洛侯。” “安西、齐鲁二军的封赏的尽快拟定了。” 沈言稍稍冷静后,沉声说道。 如今齐贤台的一众主事皆是当世人杰。 又岂会看不出朝廷及时封赏带来的意义? “沈卿所言极是。” “子玉匆匆回京,正是和朕商量此事。” “众卿辛苦一些看看能不能今日就将封赏拟定出来。” 泰安帝点点头,说道。 听到这话。 沈言等人才明白为何明明远在西域的洛珩,居然出现在皇宫中了。 “臣等遵旨。” 沈言等人躬身应诺。 接下来的事情,就无需洛珩操心了。 他虽位高权重,但到底挂着绣衣都督的职位。 这种事情上面却不好插嘴。 数个时辰后。 沈言一脸疲惫的将拟定好的封赏,呈交给泰安帝。 “陛下,三军封赏已拟定完毕,请陛下过目。” 齐贤台只有拟定封赏的提议权。 最后真正做决定的,还是泰安帝。 泰安帝目光扫过纸笺,时不时点点头,偶尔也会皱下眉头。 显然这份封赏名单,并没有百分百和他意。 不过这也正常。 就算再心腹的文臣,到底也是文臣。 和武将之间天然会有隔阂。 如今沈言等人能做到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公正看待军中武将,已是很难得了。 至少,萧正亮执政时期,文武之间的对立,已完全公开化了。 “封赏名单朕大致赞同。” “只有两个地方,让朕不解。” “一个是安西军主帅云祯,一个是齐鲁骁骑将军袁继桐。” “此二人可以说是此次大捷最大的功臣之一。” “缘何诸卿在拟定封赏时,对他们二人如此吝啬?” 泰安帝说着,抬头看向沈言等人,面上带着满满的不解之色。 在他看来,云祯和那袁继桐,该重赏才是。 岂能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沈言等人闻言,彼此对视一眼,心下皆泛起一丝无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