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付的反对,朱主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看向了老周。 老周迟疑了一下道:“一万本我觉得应该能卖出去。” “因为新华书店要加印多少,基本上都是收集各地提出的需求。” “我觉得,很多读者在书店发现没有咱们的杂志,只会失望,而不是立即向书店提出购买的要求。” “所以他们给的这个数字有点保守。” “另外我建议啊,咱们杂志以后,可以多弄一些像《明朝这些事儿》这样的文章。” “太过专业的内容,大多数读者都看不太懂。” “像这种带着科普性质的文章,不但可以提高大家对历史的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咱们杂志的销量。” 老周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有些发愣。 咱们这杂志,也配说提高销量了。 朱主编沉吟了一下道:“我觉得老周说的非常有道理,大家也发动一下人脉,动员一下熟悉的作者,让他们多写这方面的文章。” “莫大姐,那个当年明月的稿子写的非常快,现在已经给咱们了八万字的稿子,您看可不可以和他沟通一下,他这本《明朝这些事儿》,咱们以后每期是不是能发四万字。” “当然,要保质保量。” 莫云琪道:“行,我和他沟通一下。” “不过他最近一段时间回老家了,得年后再回来。” 朱主编道:“如果联系不上,那就下一期先发四万字。” “对了莫大姐,等他回来,您邀请他来一趟杂志社。” “有些事情,我希望能和他见面聊聊。” 对于这个要求,莫云琪自然也没有拒绝。 孟德志听着自己老婆转述的情况,带着感慨的道:“没想到啊,小程这小子竟然要改变你们杂志发表内容的方向。” 莫云琪道:“我也没想到。” “我觉得,如果我们杂志社要是向这个方向转变的话,说不定销量会进一步提升。” “毕竟,很多历史,实际上都是故事。” 孟德志点头道:“这个事啊,回头遇到他别给他说,省的这小子骄傲。” “也不知道这小子到老家了没。” 莫云琪笑着道:“早就应该到了。” “只不过他这个假期有点长,得过年之后,才能见他。” 孟德志道:“希望那小子回到老家,别忘了写东西。” “对了,今天玉晴买的《燕京文艺》,有一篇很好的,你等一下看看吧。” “我看了两遍,还意犹未尽啊!” 说话间,孟德志就拿起桌子上的《燕京文艺》道:“就是第一篇的《当幸福来敲门》。” “里面虽然有对遭遇的倾诉,但是更多的,却是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莫云琪很少听自己的丈夫对有如此高的评价,她当下道:“那我可要好好看看。” 说话间,莫云琪就拿起杂志,静静的看了起来。 孟德志则是拿起一份文件,翻看了起来。 十多分钟后,孟德志猛地一抬头,就发现莫云琪的眼眸中,好像有点泪痕。 他不由关心道:“怎么了?” “有点太专注了。”莫云琪道:“怪不得你能够看两遍呢!” “我再看一遍。” 孟德志看着不再理会自己,继续将注意力放在书本上的妻子,不由笑了笑,毕竟,自己推荐的东西能够被认可,这就是一种成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