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武运村中只见有一户人家门外横贴着一张红纸,红纸上写著'武运村学塾'五个大字。 这学塾不大,院子很大,院子中有一颗粗壮的柳树,柳叶随风摇曳,院中有三间房子,土墙已经斑斑驳驳。 正堂便是授课的地方,有一个老者正在台上授课。 那老者约莫耳顺之年,穿着一身白色大褂,右手背在身后拿着戒尺,左手拿着书籍念道: 普天乐·咏世 元·张鸣善 洛 阳 花 , 梁 园 月 , 好 花 须 买 , 皓 月 须 赊 。 花 倚 栏 干 看 烂 熳 开 , 月 曾 把 酒 问 团 圆 夜 。 月 有 盈 亏 花 有 开 谢 , 想 人 生 最 苦 离 别 。 花 谢 了 三 春 近 也 , 月 缺 了 中 秋 到 也 , 人 去 了 何 日 来 也 ? 台下众学生,跟着念了起来。 台下一个短发姑娘突然举起手来,那姑娘有一双明净清澈的眸子。 老夫子注意到了,摆手示意那短发姑娘问。 台下众弟子也停止了念诗,都看着这个短发姑娘。 那短发姑娘问道:“老师,就是这个诗句什么意思啊?我为什么听出一丝哀愁啊?” 那夫子笑着看着这个短发姑娘,说道:“王敏问的好啊。” 夫子双手背后,说道:“《普天乐·咏世》表达了离别之苦,美景难再、欢乐不永之意和人生无常的慨叹。” 那个名为王敏的短发姑娘又问:“老师,可以大白话说一下他的意思吗?” 夫子说道:“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依着栏干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熳,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王敏又问:“为什么人生最苦的事就是离别呢?” 夫子笑道:“无论是谁都会经历离别的,经历了就知道了。 人生最苦是离别,人生最乐喜相逢。但相逢之后却又要面对下一次离别,是啊!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也是在聚聚散散中一路走来,送别了老朋友,结交了新朋友,然后继续重复过去的故事。” 王敏点了点头,说道:“谢谢老师。” 夫子慈祥的看着王敏,点了点头,随后便继续讲学了。 一个浓眉大眼的孩子抱着书在蒲团上睡着了,台上老夫子注意到了,缓缓走到浓眉大眼的孩子身前。 王敏就坐在那浓眉大眼的孩子旁边。 她看老夫子马上来了,然后用力掐了掐那浓眉大眼的孩子大腿。 那浓眉大眼的孩子被突然痛醒了,然后缓缓睁开眼睛,擦了擦哈喇子,擦了擦眼睛问道: “放学了吗?” 然后众学生纷纷哄堂大笑起来。 那孩子一抬头就看到老夫子盯着他,他瞬间叫吓了一跳。 老夫子怒气冲冲问道: “朱顺,起身,念一念我们这节课讲了什么?” 朱顺挠了挠头站起了身,脸上通红斜眼看向旁边的王敏,仿佛在问: “讲了什么?” 只见那个王敏缓缓放开手中的书,随后老夫子跟随朱顺的眼光瞟向王敏,那短发姑娘被吓的立马收起书本。 朱顺脸越发通红: “老师,我不知道啊。” 随后学堂中再次哄堂大笑起来。 老夫子拿着戒尺就是对着朱顺的手就是两下,朱顺被痛的一激灵,老夫子说道: “下次可不能开小差了。” 朱顺收回手,擦了擦通红的小手,说道: “会注意的,老师。” 此时外面缓缓听到“当~当~” 随后又是几声 “当~当~” 这正是几声放学的钟声。 老夫子看了看窗外,此时太阳马上落山,天空都被染成了深红色,就像是一片波澜壮阔的红色海洋,十分壮观,老夫子道: “朱顺,罚你休沐日抄写《普天乐.吟世》三十遍,其他人没有功课。” 然后其他学生都如同箭矢一般向门外跑去,外面有很多家中长辈在门口候着。 朱顺走出学塾门槛,后面有个短发姑娘快速跟来,这正是坐在朱顺旁边的王敏。 王敏站在朱顺面前显得非常高大,和朱顺差不多年龄,但是整整比朱顺高了半个脑袋,他们两个缓缓走在乡村小路上。 王敏,是朱顺学塾中最好的朋友,是他邻村的一个姑娘,他的父亲当官,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