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相对于三个月前,圣联士兵与本地士兵的混编后的不适应,他们现在是分外融洽。 米歇尔作为教官,还是有点东西的。 在日常训练之外,他还会搞一些这种娱乐活动。 本质就是逼迫现如今长弓堡的第一二两个兵团竞争,并在竞争中凝聚出集体意识和战团荣誉感。 自从这位贞德殿下带着圣联志愿兵团到来,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时间。 期间镇压长弓堡起义,分割寡头和魔鬼贵族财产,突袭水鸭港,还打退了两次本地贵族的围攻。 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长弓堡本地派与这些圣联派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 战争毕竟是战争,哪怕是再大优的局,除非是完全的代差碾压,否则还是会有生命危险。 在战场上走过一遭后,妥拉、布拉达克等本土官员军人与让娜带领的这些圣联派关系变得熟络起来。 随着后续军官们陆陆续续到达,军团属地、百户区、军团学校逐渐建立。 有关于圣道宗的各种思想,同样开始以长弓堡为核心向周围扩散。 对付地方城镇和小村落的土豪劣绅,从圣联派来的僧侣们是有一手的。 当年第一次千河谷战争结束前,胡安诺派僧侣就普遍在乡村和这批人打交道了。 等到第一次第二次战争结束后,更是有大批新式的,来自帝国各地的僧侣加入圣联,投入了解决地方势力的活动中。 甚至可以说,圣联的“三年不纳粮”政策,一部分原因也是收不上来税。 至于为什么收不上来,还不是因为僧侣们领着护教军在乡间和当地势力斗智斗勇。 而且与过去圣联的那段时间不同,当时的圣联可是孤立无援,动荡不安。 现在长弓堡倒是好了,民间不交税就不交吧。 除了城市本身的财力人力外,还有圣联的粮食支援外,还有法兰暗地里的货币帮扶。 甚至于,还有不少不敢反抗的自由城市,都会主动给长弓堡输送兵力与钱粮。 圣孙不是魅魔,没有那么大的面子。 长弓堡能这么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踩在了时代的浪潮上。 现在帝国时代的浪潮是什么? 推翻贵族对城市的统治,废除封建特权以及商品化。 帝国的发展本就是不均衡的,生产力明显超过了生产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