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太皇太后高滔滔理解地点了点头。“是啊,至开战至今,已然近月,那宥州城原本就不大,虽经他王巫山连番加固城防,但是面对数目如此众多的辽夏联军,的确真让哀家有种火中取栗之感……” “那皇祖母您也觉得此刻和议正当其时?”赵煦听了高滔滔的这番分析之后,微微颔首。 “和议?”高滔滔满脸错愕地看向了赵煦。“你是想要跟辽夏握手言和?” “孙儿有些担心,若是宥州有难,到了那个时候,必是三州之地必然会生灵涂碳。而我大宋,能不能够稳守住盐、洪、银这一线,还得打个问号。”赵煦有些苦恼地点了点头解释起了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是你自己考虑到的?”高滔滔眯起了两眼,手指轻轻地敲打在案几之上,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 “自然也是今日朝会之时,臣工们提出来的。”赵煦轻叹了一口气。 “有这样的担忧,的确是应该的,未虑胜而先虑败,凡事都要考虑周全,官家你现如今可是越来越像一位英明的君王了……” 赵煦不禁有些错愕,心说这是怎么了?自己明明问的不是这个问题,怎么皇祖母答非所问的夸奖起自己来了,唔……难道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皇祖母也有些那什么了不成? 似乎看到了赵煦眼中的疑惑,高滔滔失笑地摇了摇头。“陛下,哀家与您,远在京师汴梁,与战场之间远隔数千里,相比起来,想必对于此事,更有发言权的,应该是他们吧?……” 高滔滔的手指头点在了捷报上,意味深长地道。“至于朝中诸位臣工,有此担忧,自然也是好的,毕竟他们也是为了我大宋着想。” “只是,军国大事,绝非儿戏,咱们不光要听一听这些朝中重臣的观点,亦要问一问身处于战场之中的将士,不然。他们在前方流血,而我们却贸然和谈,这么做,是不是太伤军心士气了?” 天子赵煦这才恍然大悟,飞快地又抄起了那些捷报来仔细地详端了一番。看到天子赵煦如此举止,太皇太后满意地微微颔首,一面轻言慢语地道。 “苏学士虽然说话不太中听,但是其却是一位忠直之臣,所以,若是不能战,他应当会在往来书信或者是奏折之中提及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