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咱们小时候的事儿?好嘛,咱们是同辈,可要按岁数,你比我大儿子还小好几岁呢,咱们小时候,我小时候还没你呢。” “你这不抬杠吗?我打小就不愿意和同岁的孩子们玩儿,就愿意和比我岁数大的在一块儿。” “哦,这么说也解释得通。” “不许打岔,我们几家住的不算远,小时候经常在一块儿玩,对不对?” “你说对就对。” “那时候,郭老师岁数最大,我岁数最小,可郭老师这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厚道,别看岁数大,可从来不欺负人,总带着我们一块儿玩,有没有。” 听见是夸自己,郭班主高兴了。 “有,那什么,你今个多说点儿。” “这不有一年夏天,正好赶上放暑假,郭老师那时候也没什么正经事,家大人就把我们都交给郭老师带着。” “我是孩子王。” “对,可那时候也没什么可玩儿的,还是郭老师岁数大,出主意,咱们也别整天瞎跑了,这样,我看电影电视剧里,人们一到夏天就出去郊游,野餐。” “诶,这个好。” “咱们也去吧,弄块床单子铺地上,从家里带点儿吃的喝的,这不也挺好嘛!” “主意不错。” “大家伙一听,好啊!赶紧回家准备,没一会儿就回来了,看看都带的什么啊?” “什么啊?” “我是没想到啊!一胡同的孩子,个顶个的鸡贼。” “怎么呢?” “这个带着烧饼,那个带着发糕,我带俩糖三角,就郭老师……” “我带的什么?” “俩枣馒头!” “好嘛,都是主食啊!” “我一看这不行啊,这哪是郊游野餐,都成碳水开会了。” “确实干了点儿。” “郭老师说话了,我家还有早上剩的半锅面汤,要不我拿来。” “快算了吧!” “人家郊游,带点儿小点心,小蛋糕,再带点儿小汽水儿,我们这是什么玩意儿?都憋着让别人带好东西呢。” “鸡贼碰一块儿了。” “诶,我想起来了,当时郭老师家里开了一个小卖店。” “对!” “小卖店里肯定得有好吃的啊!” “那是。” “要不……顺点儿出来。” “说顺好听点儿,那就是偷。” “跟郭老师说完了,可小卖店东西太多了少,您想啊,胡同里开的小卖店,也就买点儿味精酱油醋什么的。” “拿枣馒头蘸着酱油吃也不错。” “没听说过,这时候郭老师说了,酒,你们敢喝吗?” “这话要问于老师,指定高兴。” “一帮小孩儿,家大人喝酒的时候瞧见过,可谁都没喝过,那就……尝尝呗!” “你跟我说实话,这帮孩子里有没有余慊。” 哈哈哈哈…… 台下一阵哄笑。 “于老师那时候都多大了,能和我们一块玩,郭老师回家,正好赶上他们家老太太盯着小卖店呢。” “不方便下手。” “怎么办呢?诶,郭老师福至心灵,想出一好主意。” “什么主意?” “这话说起来,就得爆一爆郭老师的家丑了。” “哦!我们家能有什么事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