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且,它和华娜这样的传统影视公司很不一样, 在成立之初,它就带着互联网的基因,拿手绝活就是互联网大数据分析。 它会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以此精准把握观众的偏好和需求,再有针对性地生产影视作品。 对于网菲公司来说,不看什么艺术成就,不看什么电影奖项,一切都用数据说话。 《全球编导大赛》一开始, 网菲公司就开始监测各大网络平台对于不同作品的反应, 他们要竞标的作品,不是只看排名,还要综合考虑各项用户数据。 自然地, 他们也注意到了李苏的《小丑》。 “调一下《小丑》的社交媒体数据。” 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人,对一个程序员说道。 这个中年男人就是网菲公司的CEO,杰克。 很快,《小丑》的各项数据被调了出来, “在所有选手的作品里,《小丑》的讨论热度排名第3。” “在127个国家的社交媒体上,都有对《小丑》的讨论。” “讨论《小丑》的观众,大多集中在各个国家的一二线城市。” “就目前的趋势来判断,《小丑》的热度和覆盖范围,还会进一步的增加。有登顶第一的可能性。” “关于《小丑》,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即,观众们对它的评价出现两极分化。” “我们对它的潜力评估为……” “最高级。” “我们初步判断,” “《小丑》可能切中和共鸣了某种时代情绪,才会获得这样的热度和反响。” 这个数据和结论一出, 会议室里的一百多号人都抬起了头,面露震惊之色。 这个《小丑》的剧情,不是只做到一半吗? 怎么就能取得这么炸裂的数据? 而且, 它自身的排名并不高,只在27位, 但却有着第三的讨论热度! 估计要不了多久,它的讨论热度就会超过排在第一的《光明战士》! 这样的作品,必赚钱啊! 杰克赶紧下令, “快准备竞标《小丑》!” “它能有这么高的讨论度,一定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某种普遍情绪!” “哪怕它的排名跌了,甚至没有晋级,我们也要把这部作品拿下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