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苏看着本次比赛的主题,在心中庆幸着, 还好主题是这个【光明与黑暗】, 如果主题是什么【起源】、【成长】。 李苏就应该选择《蝙蝠侠:侠影之谜》了, 《黑暗骑士》就要往后面排,等着合适的主题再写了。 现在就选择《黑暗骑士》,不仅能紧扣主题,还能趁着热乎劲,把这两个著名的小丑给写了。 从一个小丑引出另一个小丑,还能对比一下这两个小丑各自的艺术特色。 这个世界的土著们虽然不知道蝙蝠侠是啥, 但可以通过《黑暗骑士》来引出蝙蝠侠啊! 在前世,很多人都是先看的《黑暗骑士》,再看的其他蝙蝠侠作品。 先让这个世界的人们对这个穿黑色蝙蝠战衣的大哥哥(小叔叔?)产生强烈的好感和好奇, 之后遇到合适的创作主题,再写《蝙蝠侠:侠影之谜》解释蝙蝠侠的起源。 《侠影之谜》的泛用性很强的,能跟很多创作主题契合。 而且,先写《黑暗骑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小丑》里面,托马斯·维恩的形象真的太负面了太恶心人了, 或者说,整个维恩家族,都不是啥好东西。 如果在《小丑》之后,马上就写《侠影之谜》, 托马斯·维恩就又变成哥谭市的大善人了,等于是某种意义上的洗白了。 观众们可能会觉得被欺骗感情, 估计还有观众会愤怒地质问:“之前我就被托马斯·维恩恶心坏了,你也说他是纯纯的大坏蛋!但下一部电影马上就说他是大好人!?你几个意思?耍我是吧!” 在《小丑》的结尾,托马斯·维恩被杀的时候,还被人喊着“你罪有应得!”, 如果马上就接《侠影之谜》,这部电影却把托马斯·维恩的死描绘得那么无辜和悲剧,而且他的死亡悲剧还在电影的开头。 虽然可以强调这是两个不同的平行世界,但很多观众都会感觉不舒服和膈应, 洗白一个观众不喜欢的大反派,无论用何种方式,都是大忌。 如果观众不同情托马斯·维恩的死,那布鲁斯·维恩的蜕变就不那么震撼了。 所以,可以先用《黑暗骑士》里的蝙蝠侠拉一波维恩家族的好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