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高手在民间,酒香藏于深巷。 卫方舟一直以为,这不过是一句都市传说。 现在是网络时代,真有这般高手,怎么着也得有点痕迹。 更何况,还有华国美食协会的存在。 华国美食协会,是华国最大最正规、含金量最高的美食组织。 其正式会员分为三种:一言千金的美食评论家、能力卓绝的大厨,以及每年缴纳高昂会费的富豪大饕和餐厅老板。 因为入会门槛高,能成为正式会员的,都是美食圈内有点地位的人物。 华国美食协会有几十年历史,从其建会开始就创办的《华国美食月刊》杂志同样声名赫赫,被所有对美食圈哪怕有一点了解的人奉为圣经。 《华国美食周刊》长期举办“寻找身边美食”活动,鼓励读者挖掘藏得很深的民间美食。 经过正式会员判定后,这些民间小店大厨,会被编入杂志中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模块。 这个活动连续办了二十来年。 《华国美食月刊》作为吃货的圣经,哪怕纸媒黄昏的现在,依旧有很多读者。 这么多年活动下来,很难有漏网之鱼。 更何况,照卫方舟这些年来的经验,哪怕被“酒香不怕巷子深”模块收录的所谓“民间大师”,也大多比不过那些厨艺世家的名厨手艺。 尤其是最顶尖的五家。 京城沈,岳东宋,川白广黎江南邵。 沈、黎、白、邵、宋五家的厨艺已经不单单是厨艺,可以称得上是文化遗产。 卫方舟凭借出身,尝过这几家家主的手艺。 那番滋味,可不是寻常厨子能比。 但是。 不知是卫方舟的记忆因为时间缘故失色,他竟觉得眼前这小面的滋味,比那几家的手艺,也差不了多少。 顶多就是略微青涩了那么一点。 卫方舟摇了摇头,他这是在想什么。 一个街头小吃摊主,哪能跟那些名厨相提并论? 不过,的确已经很不错了。 这种手艺,哪怕比不得那些个名厨,按理也不该只能摆摊维生。 卫方舟想了想道:“这位小老板,是刚开始做生意?” 白宜年对裴宴了解不多。 模棱两可道:“她这个年纪,应该刚大学毕业,生意不会做太久。” 裴宴的气质,不像是早早辍学务工的。 卫方舟想,那就不奇怪了。 刚刚开始做生意,很难被《华国美食月刊》发掘,哪怕在网络上,也没来得及留下痕迹。 这么看来,白宜年能发现这位小老板,还真挺有眼光。 卫方舟刻意忘记自己刚才还在想白宜年没眼光只会糊弄人不值得合作的事实。 不过还是有点尴尬。 为了掩饰尴尬,他拿起那个售价20的荷叶夹肉,咬下一口。 这回他不再勉勉强强,而是饱含期待。能做出那种小面的,其他也不会差吧? “唔!” 果然! 卫方舟不爱吃辣,刚才小面虽然香得很,但对他还是有点刺激。 但这荷叶夹肉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有辣味,但十分适中,哪怕是他这样不吃辣的也不会觉得舌头疼,反倒是口舌生津,三口就吞完一整个饼。 吃完了眼珠子还留在白宜年那个荷叶夹肉上。 “学弟啊……”卫方舟馋得都忘了他可以再去买一个了。 白宜年:“……” 行吧,甲方爸爸最大。 他将手头的荷叶夹肉让给卫方舟,对方又三两口吞完,拿纸巾擦擦嘴,还有些意犹未尽。 美食很容易拉近好感。 卫方舟刚才还看白宜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现在却觉得顺眼不少。 等白宜年转身又去买了五个荷叶夹肉,说是一会当下午茶的时候,卫方舟更满意了。 他当然不缺这点钱,但看白宜年如此上道。 这人能处。 甲方爸爸满意了,下午的商谈会议就十分顺利。 哪怕白宜年这边小猫两三只,参会者除了他本人只有一个助理和一个端茶倒水的实习生,卫方舟也摆什么脸色,还一直笑盈盈的。 要是可以,白宜年也不想这么寒碜。 只是浔阳分公司的网剧部门是出了名的赔钱货,白宜年来之前还有老人垂死挣扎。 他空降过来之前,那些兄姐为了斩断他的后路,把他困死在浔阳,让人放出消息说这部门已经被总部放弃,指不定那一天就整个取缔掉了。 网剧部有点门路的员工要么跳槽去别家公司,要么就想方设法转到隔壁综艺部门。 白宜年看似还有几个下属,但都是一些带薪拉屎的咸鱼。 与其让那些人添乱,还不如就这么寒碜点。 等他拉到投资,再重新招点能干员工也不迟。 卫方舟听白宜年介绍他连夜做的企划案。 虽说是一天内赶出来的,但白宜年能力极强,一点不显粗糙。 单元剧类型的灵异剧,受众是18到30岁的年轻人,共20集,前3集免费一口气放出,后面观看,每周更新两集。 投资方面,白宜年方出500万,播出后收益按照平台方算法分账,白宜年方要三成。 卫方舟手指在桌面上点着,翻了翻白宜年昨天问导演要来的剧本样稿,脸上没了平日的玩世不恭。 他虽说是玩票公司,但能力其实不差,只是出身优渥,懒得努力。 卫方舟能看出,这个剧本有爆红的潜力。 视频网站正版化是16年左右,到现在短短两年,网剧还是野蛮生长期。 像这样钻广电空子的优质灵异剧,卫方舟还未曾见过。 运气好的话,白宜年就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有个问题。 卫方舟:“你们之前合作的草莓影视,一直是买断版权的吧?” 嘉瑞是老牌娱乐传媒集团,虽然想跟上新时代,制作网剧、网综,但习惯的还是以前跟上星卫视合作时的“一锤子买卖”形式,从前合作的是同样作风老派的草莓影视。 然而,这部潜力高,却因为过于新鲜而难以卖出高版权费的网剧,不合适采用这种形式。 卫方舟:“你是准备换合作平台?” “没错,”白宜年手指交叉,带着笑意直直地看着卫方舟,“我想合作的是乐竹影视。” 卫方舟这下明白了,怪不得白宜年找上他。 他的投资公司比不得那些大规模风投公司阔绰,若白宜年没本事想靠人情求帮忙那不奇怪,偏偏他的企划很有潜力。现在想来白宜年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他挑眉道:“你是想让我替你和乐竹牵线?” 白宜年笑了笑,默认。 乐竹影视是国内最大视频网站,它的母公司陆氏集团的未来掌门人小陆总和卫方舟是穿一条裤子的发小。 卫方舟说一句话,比白宜年他亲爹的一句话都有用。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搭上那位小陆总? 白宜年当然不是不想,实在是没这本事。 跟虽然出身极高,但算得上平易近人的卫方舟不同,白宜年在卫方舟组的局上见过那位小陆总一面,分明跟卫方舟差不多年纪,却深不可测,令人望而生畏。 白宜年一辈子没看得上过几个人。 那位小陆总,陆凭阑,算得上其中佼佼者。 白宜年上次听说陆凭阑消息,对方已经接手陆氏几条重要产业链,定然看不上这一部小网剧。 卫方舟看白宜年承认得干脆,倒也生出没什么恶感。 做生意嘛,不寒碜。 这个项目确实有潜力,他已经差不多决定投资,不过要搭乐竹线,那还是得跟自家发小打个招呼。 晚上卫方舟回到酒店,看这个点应该非陆凭阑的工作时间,拨通电话。 打到第三个电话才打通。 这位人前高高在上,有丝毫不如意就容易暴躁的少爷竟然半点没恼,甚至带着笑意“喂”了一句:“陆大少爷,干嘛呢?” 话筒里传来一声淡淡的“画画”。 卫方舟面色一凛,坐得正经了些。 他的发小陆凭阑出身燕京陆家,陆家地产发家,涉及多个产业,论家世地位,比卫家还得上个档次。 不过卫方舟正经倒不是因为这个,而是“画画”这词。 陆凭阑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从小跳级,十八岁世界名校金融系毕业,现在不过二十五,已经接手部分家业,任谁都得恭恭敬敬叫一句“小陆总”。 然而,俗话说,天才跟疯子只有一纸之隔。 卫方舟看来,每个天才都有点疯。 陆凭阑也不例外,这人不仅完美主义、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机器,而且还有个怪癖。 他从小就爱画美人图。 画完了,不展示给任何人看,光锁在画室或者书房里。 其他人只知道他爱画画,不知道画的是什么。 卫方舟知道是美人图,还是他很小的时候,无意闯进陆凭阑的画室一次。 那一幕给他造成了极大冲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