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让所有人诧异的是,副歌的歌词居然不是完整的话,而是一段听不懂的发音。 ◤Iet ssa iet ssa mu bbo Ne iet ssa iet ssa mu bbo Iet ssa iet ssa mu bbo Ngat qop bop iet ssa mu bbo◢ 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几句是什么意思。 只有少数人,听出是某种方言。 “听不懂思密达。” “这个方言好耳熟。” “华国基本上都说普通话吧,还有方言的存在吗?” “有的,我姥爷就是西南农村的,那边还说一些当地的方言,我每次去都听不懂。” “我也觉得耳熟,是不是黎族语?” “我查了查,确实和黎族语很像,但只是发音的话,查不到具体的意思。” ....... 虽然不懂意思,但不影响观众喜欢听。 旋律抓耳,胜过一切。 只是听一遍,观众就已经大概能跟着一起唱了,至于发音对不对,另说。 副歌结束。 简单的吉他过渡之后,第二部分开始。 歌词和第一部分完全不同。 但旋律还是一样的。 简单的吉他琴弦声配上陈放手掌轻轻拍打吉他琴背的节奏声,偶尔夹杂着一些篝火的爆裂声,三种声音完美地融在一起,在陈放的歌声下,显得如此和谐和柔美。 当然。 现场还有一种伴奏声。 那就是其余嘉宾的拍手声。 说实话。 这首歌适合合唱。 大家坐在一起,围着篝火,有说有笑,顺便喝点酒诉说着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畅想,才是演唱这首歌最完美的状态。 而现在,变成了陈放的独唱。 没办法! 他们第一次听,没办法跟着唱。 陈放演唱副歌部分的时候,情绪骤然激昂了起来,似乎压住了清冷的月亮,压住了离别的惆怅。 第二段副歌之后,有一段完全清唱的黎族语。 陈放的嗓音是沙哑风。 所以。 这一段半嘶哑半倾诉的清唱,成了整首歌的点睛之笔。 歌声飘扬。 融进了风里。 散在月光下。 随着吉他旋律的减弱,歌曲也进入了收尾,在一句一句◤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望一路珍重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望一路珍重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望一路珍重◢的重复中,吉他声彻底消弭。 最后,只剩下陈放自己清唱的回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