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众人莫名其妙,看黄标的目光锁定兴茂,众人似乎明白黄标所谓的胜利是带回来的人。 兴茂再回皇城,想不到是这样路劲和心态,昂首挺胸,器宇轩昂,看东方艳阳高照,俯瞰皇城死气沉沉,他带着圣主王命,为滇海苍生,以及私情,就是为了孝心救母,了却自己心愿,抚慰自己过往,如果此行,能见母亲,纵然一死,也心甘情愿,如果能活到圣主克城,定向圣主要十亩薄田,隐归耕种,颐养天年。 兴茂感恩圣主,把自己的妻儿都留在都城,如果自己成仁取义,这荣耀也能保妻儿一世无忧。 黄标看不过,兴茂这大气凛然的样子,他给兴茂摆摆手,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喊道:“兴茂,放着皇城,不好好呆着,跑一圈还不是乖乖的回来?” 兴茂走到黄标面前,道:“这我是自己回来的好不好,我是圣主使臣,是来和杜良陛下谈判的.....” “得得,就你这吊样,还谈判,如果不是火龙果为了收买人心,你算个毛?”黄扈龙窜到兴茂面前说,他这是对兴茂蔑视父亲的回击。 黄标也知道兴茂是代表火龙果的使臣,更明白昨夜石头东门的攻击就是在给皇城施压,所以他摆手黄扈龙退下,说道:“好,就你嘴硬,到了王廷,陛下会给你好果子吃。” 兴茂知道有戈飞护卫,但是他不指望戈飞,今入虎穴狼窝,戈飞权轻人微,自保都难,更不可能明目张胆的保护自己,接近隐藏的自己人,更是要谨小慎微,一旦暴露,以前多的努力的功亏一篑,所以兴茂不打算主动接触任何人,这是一个人的战场,一个人的战斗,只期望圣主大军早日入城。 黄标众人下了城墙,王奎发早已准备饭菜,众人饱餐,赵发夏早已派人给王廷送信。 黄标观察这北门西,新建一片营帐,不用问就是吴志刚安排的,以青年将军带三个护卫,由王奎发带到黄标面前,介绍道:“王爷,这是吴,吴太尉调来的城门副将庐赵伦。” 庐赵伦向黄标行礼,黄标也不还礼,端坐着,斜着眼,撇着嘴,再也没有城外的窘态,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 庐赵伦也理他,不卑不亢道:“属下是陛下授命护城,和王奎发都尉和平相处,属下不是太尉的人,是陛下的人,是滇海皇城的守卫。”他私下听命于东觉,最后一次和东觉见面是武华血洗海晏,史文杰秘密传话说:“圣主南下,扫荡滇海,滇王要离开皇城,皇城之人各自为战,圣主克城之日,就是众勇士誉盈天下之时。” 庐赵伦很清楚,越是黎明前,越是黑暗,他听闻闻起、凌空、鲍顺良、董尤军、侯莫丰和魏书成等数百人被杀,这些都是东觉大人多年培养的肱骨之臣,圣主越过长蛇山,兵临城下,带着一丝曙光,离开了人世,他们的英勇事迹,还不能被公开,自己身在皇城,危机四伏,只能小心谨慎,为光复滇海死而无憾。本想着能护卫滇海之神面见圣主,没想到被吴志刚调任这北门,这里和镇灵苑一样的重用,或者更为前沿,能助破城之功也是天意。 庐赵伦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兴茂,他心里一紧,他知道兴茂归心于东觉大人,但这个时候随黄标来皇城,显然不是被俘受俘,还是受命而来,自己不便于询问,看了一眼,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再不理黄标,转身离开。 黄标看着庐赵伦背影道:“这人什么来头,这样目中无人?” 王奎发对黄标的做答也有些尴尬,是自己喊庐赵伦给自己主子请安,热脸贴了冷屁股,庐赵伦甩手离去,王奎发脸青一阵红一阵,无法和庐赵伦解释。 王奎发回黄标道:“确实是太尉调遣,传闻是已故礼部尚书韩敬韩大人的死士。” “袭击腊甸生还的人?”黄标转头问赵发夏和戈飞。 赵发夏不清楚韩敬袭击腊甸的事情,戈飞倒是知道,但他不能把事情告知黄标,就对黄标道:“属下也不知道,不过,也听闻韩大人听命陛下组建敢死队,具体名字我也不知。” 黄标没有耐心听不重要的信息,没听戈飞说完,就对黄扈龙道:“飞龙,你随父王面君。” 黄扈龙集合了一千人,又弄了两张车,浩浩荡荡,列队北门,听候父王黄标出发的命令。 黄标吃饱喝足,整理衣冠,走出自己营帐,看见兵马列队,也不输城外护城河北东觉的队伍,心里美滋滋,他令赵发夏道:“把兴茂给我捆绑了。” 戈飞看了一眼王自河,示意王自河也劝谏黄标,王自河会意点头。 戈飞走近黄标,低声道:“王爷,这不可礼制,兴茂为使臣,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样犹如王命,传扬出去,恐失人心。” 戈飞说完,转头看王自河,王自河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躲藏在兵士身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