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准对她不敬-《与君欢》


    第(2/3)页

    赵蛟收神爬起来,向太后怀里滚去。

    止阳宫,听说原本叫“芷阳宫”。

    阳为火,而大雍尚水,故而更名为“止”。又因五行中黑色为水,故宫殿内的陈设布置也多用黑色。

    偶尔有一抹茜色帐幔,调和墨色的暗沉,让人眼前微亮。

    姜禾跟随赵政从太后那里回来,走进她昨夜安歇的止阳宫时,内侍禀报说御膳已经安排妥当。

    宫婢服侍姜禾换下觐见太后的礼服,穿上浅黄罗衫,肩裹银泥云披,茜色罗裙束于腰间,脚踩泥金鞋,这便可以去用膳。

    十二名宫婢陪侍两侧,打扇、抱香、端盂、擎巾,忙中有序,让即便熟悉齐国宫廷礼仪的姜禾,也觉得太过隆重繁琐。

    引路的宫婢把她带进用膳的偏殿,刚到门口,便闻到了殿内醉人的饭香。

    姜禾不禁走得快了一些。

    赵政已经在桌前坐定。

    他穿着深衣常服,通天冠已经换下,发顶用玉箍束髻,褪去几分老成,平添许多英武少年气息。

    见姜禾到了,赵政微微抬头看向她,眼神微亮却并未说话。

    姜禾懒得多瞧他,立刻向桌案看去。

    这里不似齐国近海,故而御膳中没有海味。

    桌案正中有一尊双层食鼎,下层放置炭火,上层已经烧开微黄的汤水。看上面油脂的颜色以及散发的味道,应该是牛油清汤。

    食鼎下放着精巧的陶碟,碟内有一条鱼。细看那鱼,虽然形状没有改变,鱼鳞却已经除去,从鱼头下至鱼尾前,手法精湛的刀工把整条鱼片出百份之多。

    赵政手持木筷夹起一片鱼肉,放入汤鼎中烫过取出,在另一个陶碟内蘸上佐料,便放入口中咀嚼。

    姜禾看得食指大动,先把食鼎旁的凤翔腊肉、子洲果馅、温拌腰丝、金线油塔放下,然后便学着赵政的样子夹起鱼片烫过后蘸料,再观察一刻放入口中。

    薄薄的鱼片没有腥气也没有细刺,牛油的热烈和鱼肉的鲜美撞在一起,蘸料的麻香激荡唇舌,咸香可口柔嫩回甜。

    见姜禾对鱼肉感兴趣,伺候在食案前的内侍轻声解释道:“这种鼎食烫鱼的吃法,是蜀郡那边常有的。王后殿下来自齐国,想必常常吃鱼,故而喜欢。”

    姜禾正要开口跟内侍聊一聊齐国的物产丰富鱼肉海鲜,便听到殿外有人禀报。

    “卫尉军统帅苏渝求见。”

    卫尉军统帅苏渝,想必便是那个抓走了长安君赵蛟的歌姬,又丢给赵蛟一颗头颅的人吧。

    姜禾看向赵政,见他已经放下筷子,似乎要起身却又改变主意,开口道:“叫他在屏风外回话。”

    八扇墨玉江山图屏风很快被内侍抬进殿,挡住了门外求见之人的视线。

    苏渝跪在屏风外说话,姜禾看不到他的面容,却听他声音洪亮,虽恭敬却不卑微。

    “禀陛下,那楚国歌姬果然是细作,不过她没有供出什么,臣无能。”

    “臣已查出,长安君府上的歌姬多由他人赠送,几个豪门大户之间更是常常交换歌姬女婢。这名歌姬曾经待过三个府邸,上一个,是韦相。”

    韦相,大雍相邦,和雍国先君患难与共、有从龙之功,被赵政尊称为“仲父”。

    这样的人,是连怀疑都不能的。

    赵政的手指在桌案上轻敲,没有说话。

    苏渝又报道:“臣不敢去过问相府的事,又审那日在行宫外捉到的刺客,刺客只是收了歌姬的银子,并不知道别的事。如今三日熬刑,也快撑不住了。”

    原来是这样啊。

    姜禾一边吃一边想。

    那日闯入行宫刺杀齐国公主的刺客,被赵政埋伏在外的人捉住了。而刺客供出,是长安君府上的歌姬买凶杀人。现在歌姬已死,刺客也什么都不知道。审讯陷入僵局,让苏渝很是烦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