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母亲的偏心-《与君欢》
第(2/3)页
韦南絮恰巧住在宫中,便成了最好的栽赃人选。
至于她同韦彰德少年相识、共同辅佐先王继位的情谊,暂且无暇顾及。
可很显然,赵政并未完全相信。
他放走了韦南絮,命韦彰德在府中待罪,又让卫尉军继续查证线索。
今日赵蛟回来,即便他做出种种样子洗脱嫌疑,也令太后气愤异常。
“母后,”面对太后的质问,赵蛟垂泪回答道,“儿臣不甘心。”
“儿臣是最孝顺的,父王病重的那些日子,都是儿臣服侍汤药;儿臣也从没有离开母后,每日请安未曾断过,平生最大心愿是母后可以长生,让儿臣永远膝下尽孝。可为什么王兄一回来,什么都变了?父王要立嫡立长,母后和相国也对王兄赞誉有加!只不过是小了几岁,儿臣就没资格做我大雍的王,没资格陪着母后,只能去封地苦熬吗?”
因为伤心,赵蛟语调凄楚词句混乱,眼泪不停,垂头呜咽。
“不甘心?”太后却并未有半点缓和,厉声道,“你以为你的兄长只是因为年长你几岁,便做了这大雍的王?你兄长自六岁起,便被先王遣送异国为质。十二年内他走遍六个国家,学六国语言,查六国民风,明六国事务,识六国君臣!十八岁他回到国都,与朝臣应答令先王乐而忘形,称‘纵死已可瞑目矣’。而长安君你呢?自小衣食无忧可曾受半点风霜?得恩宠溺爱可曾有九死一生?井中视星可曾遍查九州?”
这段话一口气说出来,令太后呼吸不畅只得猛然拍击胸口。她缓了好久才又叹息道:“长安君,你怎么有资格不甘心?”
被太后训斥得面红耳赤的赵蛟,呆怔错愕片刻,才颓然道:“那些,儿臣都可以学的;他会的,儿臣也能做到;儿臣由父王母后养大,怎么会不堪到没有能力胜任一国之王呢?”
看着长安君哭泣羞恼又窘迫的样子,太后忍不住伸出手抚摸着他的脸。
“你做不到。”她的声音却是清冷的,“我大雍已不需要守土之王,我大雍要的是开疆之君。开疆之君要平乱祸、除奸佞,要御驾亲征铲除六国,要南征越族北击匈奴。这是我大雍五百年来世代王族的心愿,这心愿,先王说,只有你王兄能够完成。”
长安君惊讶地张大了嘴,似乎觉得太后说的话太过匪夷所思。
铲除六国?
怎么可能?
父王在时,大雍就遭遇过两次六国合纵。一次打到函谷关,一次进了函谷关打到离都城只剩下八十里的蕞城。
虽没有灭国,但雍国两次都败了。
太后点了点头,她脸上有一丝奚落,看着她最娇宠的这个儿子,长舒一口气道:“胜则一统华夏,开拓出比周王朝更大的疆域,败则如晋国那般被其余几国瓜分,再无大雍存在。这件事,你敢去做吗?”
长安君双手支地向后退去。
他摇着头,脸上的惊恐暴露无遗。似乎他已经在惨烈的战场上,进退皆是死。
“不不不,母后,为何要这样?这些国家或战或和已有五百年,为何我大雍要出头,统一什么华夏?”
太后站起身,目光悲悯又怜惜地看着赵蛟,温柔又坚决道:“母后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为青史留名,或许是为洗脱屈辱。母后告诉你这些,只是要你知道,不要不甘心。好好活着享受荣华富贵,便是你这一生最好的结局。母后救你一次,不会救你一世。今日赵政为你正骨,是要警告你走正道,知进退。”
赵蛟顿时魂飞魄散。
“王兄他知道……是我?”
太后摇了摇头。
“这次有韦相国为你挡着,你好好养伤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