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心事重重的陆远,没了体验佳丽的心情,在景福宫彻夜浏览奏折。 高建武真是混蛋,高丽八道二十州府,累积的公文足足三四百。 这些都是重要的或者紧急的,有的甚至拖延了半年之久。 花想容和陆远通宵赶工,总算在黎明时分做了粗略分类。 挑出的最重要六十份奏章,摆在御案上。 宫门开启,高丽文武以及北海军高级将领,鱼贯而入。 礼官还打算秀一回专属技能,被陆远一句话免了。 于是,两三百人一起上了大殿。 御案后是北海高丽双料大王,左下是王宫首席秘书,花想容。 文武分列左右,山呼“大王千寿!国泰民安!”。 陆远摆摆手,说道:“众卿免礼!” 待众人站定,陆远指了指小山一般奏章, 客气地说道:“昨夜浏览公文, 这些看不大明白,有请首辅和六部侍郎,帮本王参详一二。” 除了高建武,首辅李宛臣对国务总负责, 而六部侍郎,是具体事务的部门负责人。 花想容不愧是“人形电脑”, 将六十份奏章,准确无误地交给对应人员。 看着奏章名录,李宛臣冷汗“唰”的一下流了下来。 六十件紧急又重要的事务, 牵涉到高丽全境,每一件都要人命,几乎没人敢碰。 哪怕荤素不忌的高建武, 当时也觉得棘手,所以拖延至今。 而且,他还从名单上看出,事情的轻重排序毫厘不差。 没想到,陆远真看过奏章! 进入王宫后,北海王一天都没耽搁,这位绝对不好糊弄。 片刻后,大殿上依然沉默。 你们不说,那我就点名。 “本王记得,李首辅,是百官之首吧?” 李宛臣立刻出列:“王上,老臣在!” “好!你给本王解释一下, 这些奏章到底说了哪些事?具体负责的官员是谁?” 李宛臣心惊胆战地回答道: “臣年老体弱,很多事想不太起来,眼下已不能胜任首辅之责,臣请辞归乡。” 陆远冷冷看了他一眼,问道:“这么说,你对奏章一概不知?” 李宛臣只说到:“臣实在老而昏,记不得了……请王上准辞!” 陆远点点头,淡淡地说道:“既如此,本王不强人所难,先去偏殿休息。” 李宛臣颤巍巍跪下,三叩首,去冠,退下。 陆远继续点名:“吏部侍郎,是不是也要请辞?” “是!臣无能,不堪驱使。” 如此,户部、工部也都辞官而去。 但,刑部侍郎一反常态,跪在殿上没有摘帽。 “臣,朴国昌,愿为王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陆远点点头:“朴首辅忠心可嘉,起来说话吧。” 朴国昌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叩首谢恩。 “臣,谢主隆恩!” 接着,礼部金成武、兵部周正隆也都愿意留任效力。 陆远对金成武有印象,刚才就是他要搞繁琐的大朝会礼仪。; 那家伙至少要折腾半个多时辰,陆远耽误不起。 不过,可以看出,他还是很想在自己面前,表现一下的。 既然如此,陆远就让他顶了吏部侍郎的位置。 至于周正隆,顶了户部侍郎。 因为高丽官兵基本都成了俘虏,北海军各部长官正在挑选整编,他属于光杆侍郎。 陆远的安排,等于给了一个实缺肥差。 金周二人得偿所愿,亦喜形于色。 随后,陆远让三人举荐,空缺四部侍郎人选。 这是分猪肉,朴国昌举荐刑部和工部。 这等于向两人示好,不插手他们两人的基本盘。 首辅和六部长官洗牌过后,尘埃落定。 在陆远的支持下,这些刚刚履新的权力核心层,毅然揭开高丽最黑暗腐败的一面。 “咸镜道十万流民叛乱……因征粮小吏打死农户而爆发…… 涉及吏部、户部,包括咸镜道主政官员,皆有舞弊嫌疑, 迄今两月有余,尚未平息。” 朴国昌的话,在景福宫大殿上,不啻于引爆了一颗核弹。 “哗!” 百官面面相觑,惊骇不已。 很多官员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可见高建武和李宛臣等人,封锁消息有多严密。 陆远问道:“众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朴国昌迟疑地问道:“王上,是群议?” 陆远微笑道:“对!兼听则明嘛,怎么,你认为不妥?” 朴国昌哪敢质疑,当即说道:“王上圣明!臣以为群议甚好!” 啊! 百官再次震惊了。 以往,像这么大的事, 都是六部侍郎和首辅商议,提出意见报给高建武拍板。 现在,居然低层官员也可以发表看法,真是破天荒头一遭。 这让很多不甘平庸的官员, 看到了出人头地的希望,纷纷踊跃献言献策。 陆远化繁为简,相同意见无需重复。 这样,一共收集到三个主要建议:怀柔安抚、强力镇压、剿抚并举。 朴国昌询问陆远如何抉择? 陆远再次出人意料地给出了解决之道。 票选。 今日上殿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每人发一粒黄豆。 觉得哪个方案好,就把黄豆丢在对应的碗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