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朝堂三大派系,狗咬狗一嘴毛。 陆远乐得吃瓜看戏。 不过,北海军军事法庭出了一点状况。 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后, 白虎旅将士,还有数万流民,平安返回咸镜道, 全面接受军事法庭审判。 首先,分成两大块,军民分开, 绝大多数流民,是被白虎旅,主要是奴儿哈奇胁迫的。 没有犯罪和劣迹者,全部发放路费回乡,不受任何影响。 那些欺压流民的罪大恶极的头目,一律斩首。 那些头目帮凶和犯罪者,判处3个月到10年不等的劳役。 至于白虎旅将士,军法惩处变得森严。 滥杀无辜者,不论军官还是士兵,一律押到平镶城, 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同时告慰死者。 支持、怂恿、协助叛逃的军官,一撸到底, 分别判处3到20年劳役。 至于底层士兵,则扣罚半年军饷, 再加上陆远赞助的十万两白银, 筹建平镶孤儿院,救助那些在“屠城”中幸存的孤儿。 为鼓励并带动,富裕之家伸出援手, 陆远公开认领10名孤儿,由王宫供养至长大成人。 并且,陆远下罪己诏, 坦诚对白虎旅的管理,存在错误和不足, 同时表示会吸取教训,强化监管。 诏书发出后, 张贴在全国道、州、县衙门门口的告示栏, 供民众观看评论。 当初,对北海王自揭其短的举措, 首辅派强烈反对,认为有损王上名誉。 财阀派持中,认为有利有弊。 清流派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是“圣君”才有的气度。 推举决议三次不过半数,交由北海王“圣裁”。 陆远批了八个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当“罪己诏”,率先张贴在王宫门口的告示栏上, 瞬间引爆仁川城, 引得数以万计的百姓,竞相前来观摩。 首辅派忧心忡忡,担心不法之徒会趁机诱发民乱。 然而,现实情况让他们惊掉下巴。 诏书中,简明扼要的描述, 白虎旅屠城、叛逃、平叛以及审判的来龙去脉, 将其称为“白虎兵乱”事件。 诏书还告知民众,此次事件中, 所有相关的文件、命令、大量证人的证言, 包括判决文书,均陈列在“平镶死难者纪念馆”, 免费对外开放,接受民众的查阅和质疑。 最后,也是最引人争议的一点, 白虎旅旅长奴儿哈奇,辜负了北海王的宽容和仁义, 其当天越过天池后,一直未返回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由此,兵部和北海军都发出悬赏通缉令, 合计赏金,高达一万三千两白银。 大多数百姓,了解到事件的始末原委后, 对北海王开放开明的态度,很赞赏。 当然,对是否有意放纵罪魁元凶奴儿哈奇,分成两种主流意见。 一方认为,北海王错信女真蛮子, 知人知面不知心,并非北海王的主观过错。 还有一种,认为北海王一错再错, 有维护包庇奴儿哈奇的嫌疑。 有人喜欢搞“阴谋论”, 说奴儿哈奇这么干,是秘密得到陆远的授意。 不过,没人敢公开指证。 由此,引出高丽民间涌现很多“赏金猎人”, 拉帮结伙去按出虎水,抓捕奴儿哈奇。 官方一万三千两白银,民间的花红也有大几千两, 合在一起超过两万两, 如果谁能擒拿或击毙奴儿哈奇,那就发财了! 随着罪己诏的颁布,“白虎兵乱”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陆远借此机会,在全军推广“军法宪兵”制度。 “宪兵”是军法军纪的执行者, 上到将军司令,下到新兵伙夫, 都必须无条件接受,“宪兵”的审查和检查。 经军事法庭查明,白虎旅参谋长田嘉斌并未参与屠城和叛乱, 并被奴儿哈奇扣留后,依然冒死规劝,无罪开释。 陆远将其调往宪兵总部,成为首任宪兵总长。 青龙团团长揸拉图,调任白虎旅代旅长, 他将率领五千人马,驰援北海城。 据密谍和斥候获知的消息,张玉廷和基尔顿发来密报, 沙皇东侵哥萨克军团,得知北海城失守, 聚集了五个团,合计一万五千人马。 即将向北海开进,估计一个月后侵入北海地界。 于是,陆远把最能打的白虎旅调了过去。 尽管经历了重大变故,但有了宪兵加入, 白虎旅的凝聚力和士气,正慢慢恢复。 而且,女真将士中的“刺头”, 已经被清理掉,人数只占部队三成, 基本不会再酿成隐患。 陆远对揸拉图,只说了两句话: “给我打到乌拉尔山以西。” “死毛子才是好毛子。” 这次,陆远给白虎旅,专门调拨了一支重机枪连, 十门最新款“马克沁Ⅱ型”风冷重机枪。 揸拉图很开心,升少将了。 新官上任,他赶到白虎旅, 第一时间,召开连级以上军官会议。 “毛子贼心不死,派了几万人准备偷袭北海城, 北海城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多讲了吧? 大王派我来,带领你们去杀毛子,来之前, 大王告诉我:如果‘白虎旅’不能打, 就让朱雀玄武上,你们守城就好。 我也很想知道,你们这些混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