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前日,有南洋诸岛国使团抵达仁川,定于明日觐见大王。 接到阿部重次的国书,鸿胪寺卿认为: 反正都是友邦,索性一锅烩,替大王节省时间。 当然,官员没有这么直白,而是相当委婉, 只说他来得巧,运气好。 能早点见到中华王,阿部重次自然很开心。 然后,他看见驿馆中,异域使节,自行出入,又是一惊。 “使臣可自行出入驿馆?” 鸿胪寺官员见惯不怪: “贵使若想游览仁川,请自便。 驿馆有导游通译,支付三百文即可。 如需兑换零钞,可去对门钱庄,手续简便的很。” 阿部重次很感兴趣,立刻聘请一名导游通译。 三百文对于他来说,太便宜了。 出乎意料,通译是一位非常年青的男子, 看样子,不过十七八岁。 这名叫作闵良昊的通译,东瀛官话还算流利。 阿部重次饶有兴趣地问道:“你是驿馆服务人员?” 闵良昊回答:“我是清北大学外文系学生, 来驿馆兼职导游通译,既能挣钱又能锻炼东瀛话。” “清北大学,像你这样能说东瀛话的,有多少学生?” “不算多,50来人,最多的是毛子语和罗马语,超过百人。” 阿部重次点点头,中华军队正在进攻毛子国,估计通译很紧缺。 他说道:“好!那就请你,给我当导游, 呃,稍等一下,我们先去对面钱庄换点零钱。” 阿部重次换上便装,对使团交代,自己微服私访,不需要随从。 阿部重次和闵良昊出了驿馆,跨进对门的“艳香钱庄”。 和一般钱庄当铺不同,艳香钱庄的柜台很低。 无论服务人员还是客户,都坐着交谈,中间无遮无拦。 一侧墙上,挂着今日外汇牌价,以及金银兑换价格。 外汇有神凌、毛子、大食、东瀛、南洋,以及原高丽,流通的各种铜钞。 其他各国货币,都是以中华币值为基准。 中华更立国号之日, 发行全新的中华铜钱、铜元、大小银元。 10枚一文铜钱兑换一枚铜元, 铜元正面印有“孔圣人”头像,又被民间称为“铜板”。 50枚铜元兑换1枚小银元,小银元重半两, 正面有“女娲造人”的图像,民间俗称“银毫子”。 两枚小银元兑换1枚大银元,一枚大银元,37.5克,即1两。 大银元正面印着“盘古开天”,又称为“银角子” 10枚大银元,可兑换一两黄金。 不过,朝廷宣布,黄金不作为流通货币,仅作国库、钱庄储备金。 至于,官方大宗交易,使用中华银行发行的银票。 银票的发行,锚定国库中储备的黄金。 每个工作日,中华银行都会及时公布储备金数目。 当然,民间并不限制黄金使用,允许民众自由选择,但风险自负。 阿部重次第一看见,如此新颖别致的钱庄。 他从怀里拿出一块黄金,要求兑换。 钱庄的老朝奉辨别过成色,给了一个相对公道的价格。 阿部重次表示能接受, 于是,钱庄服务员按照他的要求, 兑换成大银元、小银元、铜钱、铜元。 离开钱庄,阿部重次给了闵良昊一枚小银元,当做导游通译的费用。 闵良昊当即说道:“贵使给多了……” 阿部重次不以为意地说道:“无妨!就当500文一天。” 闵良昊却说道:“对不住! 我不能坏了驿馆规矩,多收客人的钱。” 阿部重次笑道:“那么,就当做打赏好了。” 这次,闵良昊客气地道谢,收下小银元。 两人结伴漫步在仁川街头, 集市商铺、名胜景点、茶楼酒肆,一直逛到华灯初上。 阿部重次采购了不少特产,闵良昊也帮忙大包小包拎着。 阿部重次询问:“城中何时宵禁?” 闵良昊笑道:“自大王登基, 全国均废除宵禁,城门12时辰都不关的。” 阿部重次奇怪地问道:“岂不是纵容盗贼?” 闵良昊笑道: “大王给每家每户都发了田,只要种田就有饭吃, 那些不愿意种田的,还可以当苦力,挣得比种田多, 贵使认为,有多少人愿意当盗贼呢?” 阿部重次细细品味,追问道: “总会有些异己分子吧?” 闵良昊不屑地说道: “高建武的遗老遗少,都是迂腐的老顽固, 他们成不了气候,因为,没人愿意回到以前了。” 两人走到一间夜市,人气很旺。 阿部重次坐到小吃摊前,点了几份招牌小吃和酒水。 两人品尝过后,味道意外的不错。 阿部重次突然来了兴致,和小吃摊的老板攀谈起来。 “老板一天能挣多少钱?” 闵良昊居中翻译,小吃摊老板笑呵呵地伸出一个巴掌。 阿部重次点点头,感叹道:“一晚上挣五十文,也不错了。” 岂料,闵良昊悄悄说道:“老板的意思,是五百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