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最终,陆远的“蜂窝煤”生意,有了两个伙计, 赵满屯碾碎煤炭和黄泥巴,并负责兑水搅拌均匀, 孙秀娘负责用煤球机做出标准蜂窝煤, 陆远负责制造蜂窝煤炉, 陆远没兴趣搞股东制,因为他还有一点积蓄, 他给两个伙计,开出每人每天十五文的工钱,并且管一顿午饭, 这个价格不高,也不低, 但,赵孙两家都蛮开心的, 毕竟大冬天的,上哪去找离家近还能挣钱的活? 于是,“叮铃咣当”,一通忙活, 三天时间,陆远得到了两千斤标准煤球(每只约一斤重), 还有十只标准煤炉(炉膛可放三只标准蜂窝煤), 第四天,一大早,就陆远带着两个伙计, 拖着二手平板大车,来到南云镇,沿街叫卖蜂窝煤和煤炉。 “大叔,婶子,蜂窝煤煤炉,方便轻巧,好用便宜!” 陆远的目标很简单,做买卖的生意人, 这些人有钱,而且客流量不小,很容易把蜂窝煤的招牌打出去, 当然,新产品开发市场非常难, 接连跑了五六家,几乎都把他们当骗子。 “啥玩意?不要不要!” “赶紧走,别杵在门口,挡了我铺子!” “哦吆!这个炉子要一百文……抢钱啊!” 原本高高兴兴,充满希望的赵满屯和孙秀娘, 眼中的光采,一点一点黯淡下来。 尤其,赵满屯拉着大车,感觉负重千斤……实际上是两千斤! 又来到一家铺子,恰好是个饭馆, 陆远丝毫没有气馁,依旧笑嘻嘻的上前推销, “老板,恭喜发财!” 店里没客人,老板看了看陆远,又看了看赵满屯拖的大车, “唔,你有啥事?” “老板,我们是赤河村的,做煤炉和蜂窝煤, 煮饭炒菜烧水样样都方便,一块蜂窝煤烧两个时辰, 三四块就能全天不断火,而且还特别省钱!” 咦? 饭店老板来了兴趣,试探着问道: “真的这么好?能全天不断火?” 做饭店的,基本上都是土灶大锅, 从早上十点到晚上七八点,灶膛里就不能断火,每天烧掉的柴火海了去。 陆远信心满满地说道: “不信的话,我当场烧给老板看,不满意不给钱!” 老板怕惹出是非,便问道: “先别慌,我问你,炉子多少钱一个?一块蜂窝煤多少钱?” 陆远提着煤炉说道:“这炉子只要一百文,车上的蜂窝煤饼每只一斤重,一文钱两只。” 看着亮晶晶的白铁皮炉子,再看看车上的煤饼, 老板心里算了一笔账,每天烧柴火要花八九文钱, 如果换成这样的煤球,至少能剩一大半,就算省一半,一年下来也是蛮可观的。 最关键的,真能全天不断火,那就太方便了! “行!要真像你的那样,我就买你一只炉子,再买一百只煤饼!” 陆远把样品炉拿出来,用带着的木屑和小木片当引火物,再用火钳夹了一只煤球压上去。 饭店老板很惊讶, “小伙子,就那么点刨花,能点着?” 实心煤球非常难点,需要三四倍的引火物, 陆远笑呵呵地说道: “老板,你家的有没有烧水锅子, 现在放上去装满水,一会就能烧开。” “哦!是吗?老婆子,快点打一锅水来!” 老板娘也在一旁看新鲜, 听了这话,到厨房提着一大锅水来,架在煤炉上。 看到里面有红光,陆远把水锅提起,说道: “老板,老板娘,你们来看,这火已经起来了!” 果然,在老板老板娘眼里, 炉底那块蜂窝煤饼,顶部虽然是黑色的煤, 但底部已经烧红,十个孔眼直窜火苗子。 陆远对孙秀娘说道:“秀娘,那火钳捅一下,让火烧的更旺!” 孙秀娘拿火钳,顺着煤球眼, 一通到底,将引火物的残渣,全部捅到煤炉底部舱室。 陆远将水锅再架上去,任由煤炉自行燃烧, 一刻钟后,锅里的水已经沸反滚烫……烧开了! “老板,老板娘,水烧开了,拿去用吧!” 老板娘白嫖了一大锅开水,笑嘻嘻的用抹布提着锅耳回厨房。 陆远将活动炉门拉上,留下四分之一的风口, “这样,里面的蜂窝煤就烧的慢,不会断火。 这时候,您可以架一锅水,或者需要保温的饭菜, 又或者弄个大竹罩子罩起来,把湿衣服啥的,盖上去, 它自己就可以慢慢烘干,遇上连阴雨的天气,再也不怕衣服晾不干了!” 哎! 地处江北,每年十一月份的梅雨季, 几乎都见不到阳光,衣服摞在在家里都会长毛…… 灶门口就那么点大地方,想烘干衣物,费柴又费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