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面说着,就写了一封信回家。 金陵老家还有些积蓄,可以拿来用用…… …… 宁国府,书房。 户部尚书刘言坐在客位上,正色道:“贾阁老,两百万军饷我可是一分不少的给边军送去了,明年你要是不先给我补上,我可不依!” 贾敬吃了口茶,淡淡一笑:“军饷户部不应该给吗?怎么还跟我扯上关系了?” 刘言气的差点吐血。 “贾阁老,你……” 贾敬微微一笑。 “说句玩笑,别当真。” “原本打算年前解决盐商的事情,顺便给边军发响的,我也没有料到盐商这块硬骨头如此难啃,只能年后再处理了。” “只要那边的钱下来了,先给太上皇内帑,剩下的给你户部,行吧?” 刘言松了口气。 “这还差不多。” 贾敬又问道:“蜂窝煤的事情内府承接了,但一成的生产销售税交还是要交到户部的,如何了?” 刘言脸上有了笑容:“上个月交了五千两过来,毕竟刚起步,推广全国还需要时日。” 贾敬点头道:“慢慢来吧,现在内库的生产也跟不上,蜂窝煤毕竟便宜,用不了一两年全国百姓就都接受了,是个收税的大项目。” 刘言道:“太上皇言贾阁老功在社稷,一点不错。” “谬赞了。” “为太上皇分忧是我等臣子的本分。” 有了这个功劳,贾敬已经在内阁站稳脚跟。 再一步就是处置盐商。 林如海,也快到京都了吧? …… 腊月初二,国子监年考正式开始,跟乡试的模式几乎一样,也是连考三天。 贾蓉对这样的考试已经有了一颗平常心。十年的苦读,四书五经早已经吃透,各种大题,小题,截题,搭题等几乎信手拈来。 时间一晃而过。 初五下午,众监生陆陆续续交谈着走出国子监大门。 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给路旁的积雪染上了几分火红的颜色。 谢继文紧了紧身上的斗篷,笑说道:“你们考的如何?我觉得我还行。” 徐莲:“不太好呀。” 每次都是这么一句! 贾蓉道:“以前我总以为很谦虚了,自从认识了莲兄弟,仿佛又重新认识了谦虚二字。” “我也是!”谢继文愤愤道:“我怎么就认识了你们两个呢?今年我必在家刻苦读书超过伱们俩,到时候看你们还如何谦虚!” 贾蓉奇道:“你不去江南见梦中情人了?” “哈哈,我就随便说说,你们别当真。我当然要去江南见苏婉儿姑娘,赎身钱都准备好了。”谢继文微笑说道。 徐莲嗤笑:“你准备了多少?” 谢继文伸手比划了一下:“五百两!” 徐莲:“……” 贾蓉笑道:“我都不想打击你了,五百两在秦淮河,也就能跟普通清倌人吃两顿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