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见到皇帝这般反应,夫子终究按捺不住。 他轻抚胡须,眉头紧锁,声音洪亮地说道: “陛下,商业之道,实为末流,追逐利润,心为利诱,必将导致道德与伦理的沦丧。“ “圣贤曾训,应重义轻利,岂能如苏景舟所言,为金银而弃道义?“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目光犀利如剑,审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农业,乃国家之根基,重农政策,自太祖以来便是国之大计。“ “唯有农耕与蚕桑,方能确保粮食之丰盈。“ 此时,慕松廉挺身而出,他是最传统的儒学学者,对农业的重视深植于心。 听到这番话,李景舟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应道: “先生此言差矣,商业的发展并不意味放弃道义,反而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商业活动需要诚信与公平,这与先生所言的道义相得益彰。“ 李景舟神态自若,目光坚定地直视夫子。 两人的目光中,似乎有无形的刀光剑影交错。 其他人则低头沉默,夫子的话若由他们来反驳,简直无从下手,而苏景舟却能轻松应对。 对于苏景舟的反驳,他们本想质疑几句,却又心生畏惧。 且不说夫子尖锐的问题,都被他轻易化解,自己若贸然上前,恐怕只会成为笑柄。 “然而,商人重利,为小利四处奔波,难道不会使社会更加动荡?“ “再者,商业发展导致的贫富差距,对农业将产生何等冲击。“ 夫子的声音带着激动,手指微颤。 他不明白苏景舟为何突然提出发展商业。 但面对如此明显的缺陷,他绝不允许苏景舟继续肆无忌惮地发言。 若皇帝一时冲动,答应了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书院的夫子,他必将受到牵连,甚至可能被钉在耻辱柱上。 对于这个问题,苏景舟却大方地承认。 “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政策来调节商业的发展,增加商业税收,既能保证商业的稳定,又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实际上,古代的商业调控可能比现代更为简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