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沈梦秋瞪大双眼:“不是还有一场演唱会吗?怎么这么快开始收官了?!” 苏思妤脸色同样怔怔的,却不像沈梦秋那么一惊一乍。 ——“第五场演唱会和第四场只隔了七天。” 忽然想起那天赵玲说的话。 苏思妤瞬间明白了这张《最后的七里香》含义。 但仅仅只是过了那么一秒钟。 后知后觉的情绪,这才排山倒海得汹涌着包裹住了苏思妤。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如果说《话筒》的结束,让人遗憾。 那今天这张专辑,则让人瞬间为之神伤。 苏思妤没有再言语,而是默默拿起耳麦,戴在头上。 购买完专辑。 这最后一张专辑的歌单,便映入眼帘。 …… ——《七里香》 ——《最伟大的作品》 ——《江南》 ——《夜的第七章》 ——《稻香》 ——《告白气球》 ——《听妈妈的话》 ——《夜空中最亮的星》 ——《龙国话》 ——《隐形的翅膀》 …… 已经听过前面三首的苏思妤,下意识点击了新歌。 ——《夜的第七章》。 随着前奏响起。 黑色奢华的旋律,神秘干净,像灵魂哭泣般让人震撼! 他的歌,永远能在旋律响起那一刻,就把听众吸引到他的世界中去。 这首歌也不例外。 精致,高级! 苏思妤只听了前奏,这种感觉便油然而生。 甚至于这首歌带给她的感觉,竟然丝毫不输于《以父之名》。 从旋律中不难听出,这首歌和《以父之名》的风格十分相似。 有点暗黑系列。 苏思妤以前其实一直很抵触这种风格。 总觉得不适。 但自从听过《以父之名》后。 不知道为什么,对这种风格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或许是知道这种风格创作的难度之高吧。 放眼内娱,路晨的这种风格,已然是唯一的标杆。 她沉下心,尽量放空自己,静静聆听着。 …… “1983年小巷, 12月晴朗 夜的第7章打字机继续推向接近事实的那下一行 石楠烟斗的雾 飘向枯萎的树 沉默的对我哭诉 贝克街旁的圆形广场 盔甲骑士臂上~” …… 极致的冲击感! 当路晨独一无二的断词说唱响起。 灵魂都在颤动。 尤其是看到这首歌的歌词。 恍惚间,苏思妤都感觉自己在看一部侦探小说。 事实上,苏思妤还真当过一段时间的推理小说爱好者。 喜欢这个题材,就注定躲不过《福尔摩斯》这部经典推理系列小说。 所以,如果她没猜错。 不对! 应该说,她可以肯定! 这每一句歌词都有福尔摩斯的影子。 就比如这第一句:1983年小巷 12月晴朗。 对应的应该是小说中,1893年,华生太太去世,福尔摩斯也结束旅行。 而第二句:夜的第7章打字机继续推向接近事实的那下一行。 应该就是其中《身分案》这一篇章中,福尔摩斯通过打字机打出的字条上残缺的“e”和“r”,推断出温迪班克就是安吉尔! 第三句:石楠烟斗的雾。 更别说了,石楠烟斗就是福尔摩斯的标志。 第四句:飘向枯萎的树。 应该指的是:《铜山毛榉案》中对伦墩冬末春初的浓浓黄雾的描述。 没错! 这就是根据《福尔摩斯》系列为基础,写出来的一首暗黑曲风的歌曲。 只是这旋律,这歌词。 属实精致高级到让人不可思议。 就像艺术品一样! “思妤,你听这首《夜的第七章》没,我去,这也太绝了吧!我怎么感觉比《以父之名》还炸裂吧!这歌词是人能写出来的吗?” 隔壁传来沈梦秋的连连惊呼。 苏思妤没有说话,静静听着。 直到副歌部分到来。 男女浑声先后响起: …… “女:如果邪恶是华丽残酷的乐章” “男:(那么正义是深沉无奈的惆怅)” “女:它的终场我会亲手写上” “男:(那我就点亮在灰烬中的微光)” “女:晨曦的光风干最后一行忧伤” “男:(那么雨滴会洗净黑暗的高墙)” …… 此刻,古典的华丽,攀升到了一种极致! 这段女声的空灵和迷幻,搭配路晨那爆发力的旋律说唱。 竟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诡异美感! 仿佛一瞬间,教堂,圣灵的祈祷和各种乐器的激荡,在大脑中自动构建出一个画面。 让人有种在中世纪游荡了一圈,跟着路晨一起行进在破案旅途中的感觉! 苏思妤在体会这首歌无与伦比的美的同时。 恍惚间再次见到了那座云宫之上,高山仰止的身影。 他的才华,真的永远没有尽头! 也永远看不到上限! 他的伟大就栖身在这字里行间,和复杂的旋律之中! 可还不等苏思妤吸口气。 随着副歌结束。 间奏的华丽丝毫没有退步。 尤其是苏思妤听到间奏结束前,路晨加了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属7降五音和弦】,但却用主音做了低音。 她惊呆了,事实上的惊呆。 这种【属7降五音和弦】其实是爵士乐中常见的和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