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没有考虑六国故土的人都身负血海之仇。 所以,大秦被天下人怨恨是有原因的。 苏晨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傲慢与偏见的味道。 这是胜利者对战败者的蔑视,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虽然始皇帝有天下之主的胸怀,但他认为自己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就应当按照他的意志行事。 再加上他能明确的感受到自己已经在衰老了,死亡的脚步正在迫近。 他每天的时间都用在那一堆竹简中,怎能看到那些人心呢? 大秦也很久没有再出现韩非和年轻时的李斯那样的人物了。 则现在的李斯只是一个老贼,贪婪的守着那些所谓的权利,竟然没有看到这些危机。 果然只是一个自恃为聪明的人。 对六国的遗民。 只能用力量来服人,自然也会被暴力推翻国祚。 而现在苏晨也感觉到这个时候的大秦没有太糟糕。 在大秦的心脏生活的这些天,苏晨明白了大秦为什么能这么强大。 大秦完全执行以法治国这一策略。 自商鞅开始,公室宗亲违法与庶民同罪,不是一句空话。 而在后世绝大部王朝,这只是一句空话。 所以,公平让秦国成为大秦。 秦孝公时,太子触犯新法,孝公其兄长嬴虔此时作为太子之傅,太子师未尽到教导之责,且太子为一国的继承人,因此,就处罚嬴虔,被处以劓(yi)刑,被割掉了鼻子。 其可不是无权无势之辈,能成为太子的老师,说明其为柱国大臣。 嬴虔还是秦国的上将军,手握兵权,为三军统帅。 自此后,老秦人知道了律法的威严,不可侵犯。 这就是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所以,可没有什么皇权不下乡的说法,可以说大秦大概是权力最为集中的帝国。 在秦律面前,所有的权贵都要地下他们那高傲的头颅。 只是人总是向往宽松的环境,享乐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可以要求人们吃一时的苦,不能要求人们吃一生的苦。 当然,如果在黑暗中能够有一丝希望的话,人们很乐意吃苦,毕竟没有什么人是能躺在那里就能有大米吃。 这是人们最朴素的想法,在地里种下粮食,虽然会经历天灾人祸,但不会一直有天灾的。 至少在大部分时间里,地里会长出比粮种多很多倍的粮食出来。 这就是希望,对他们来说。 所以,苏晨觉得第一条还是能完成的,只是很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