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就算是商鞅复生,恐怕他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现在的大秦兵强马壮,百姓富足,国力蒸蒸日上。 而现在那坐在高处的陛下,可不是秦孝公。 孝公时期,民只知商君而不知孝公啊。 当时的孝公可是举国托于商君,其没有辜负商君的信任。 不,孝公不是所谓的信义来形容了。 对士人来说,李斯已经到达了士人的巅峰了。 但他很羡慕商君,能有一个完全信任他的君王,他自己只是一个陛下的应声虫罢了。 在这朝堂之上,信任何其难得。 那魏国,出现了多少聪明决绝的人才。 出现了绝世将才吴起,率领五万魏武卒重创五十万秦军,当是几乎无人可挡,可魏国不信平民出身的士人,而吴起的人生理想就是做一国之宰,后来吴起自然知道自己不被信任,更别说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最后吴起去往楚国做了宰相,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自此魏国失去了崛起的机会。 而过了不久,公孙鞅为魏国宰相公孙痤门下的门客,公孙痤认为公孙鞅是一个奇才,告诉魏惠王,不用,则取其性命,不可放其离开魏国,而魏惠王却很轻易的放走了公孙鞅,而这个叫公孙鞅的,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商鞅,自此魏国被自己斩断了继续成为五霸之一的希望。 在不久后,魏国上将军嫉妒同学孙膑的才华,残忍的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和脸上刺字,在齐国的使者帮助下,孙膑逃回了齐国,自此,魏国已经培养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已经给魏国钉上了一根棺材钉。 而后来秦国出兵伐魏,而秦军的统帅公孙衍也是魏国人。 纵横家张仪也是魏国人,他先是在魏国担任宰相,劝说魏国违背纵约亲近秦国,随后被逐出魏国,此后其在秦国担任宰相,采用连横之策,不断蚕食魏国的国土,使得秦国获得大量的疆土。 魏国彻底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从此一蹶不振。 随后,又有一个魏国人才遭人迫害离开了魏国,此人名叫范雎(iU)。 范雎有大志,但家境贫寒,自然就进不了魏王的眼中。 于是就在魏国大夫的须贾当门客。 而魏国的权贵从未真正信任过士人。 所以,他被魏国大夫莫须有的罪名陷害,然后被群殴了一顿,晕了过去后,须贾以为他死了,把他抛尸门外,被人用尿滋醒。 然后他死里逃生,改名换姓,在秦国使者的帮助下,逃亡到秦国。 他在秦国得到了重用,后被拜为宰相,远交近攻就是他提出来的,他与白起有私仇,所以白起被赐死也有他的影子,魏国又又受伤了,导致魏国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魏国只得派出使者求和,而这个使者,让人不得不相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含金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