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你看看下面的盛况,你不觉得这套宣传方案很划算吗?” 陈庆宇笑呵呵的看着窗外。 几天前,步行街上虽然也有不少游客,但显然没有今日的盛况。 整个步行街上几乎挤满了人,28米宽的街道上,除了一条临时救援通道之外,其他地方站满了人。 步行街的工作人员,临时加派人手,前来维持秩序。 陈庆宇投桃报李,直接给步行街办事处捐了20万的辛苦费和各种空调,按摩椅等休息设施。 招商处本来不想要,但陈庆宇也有自己的说法。 往后麻烦人家的地方有很多,这些东西也仅仅只是让他们缓解疲劳,应对接下来的工作。 这些设施,的确大幅减缓了街道处的辛苦程度,他们向上面汇报了一下,发现没有涉及到金钱交易,就允许了陈庆宇。 丁山石默默看着下边,心中默默点了点头。 “您这套宣传方案的确不贵,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成的。” 丁山石感慨道。 生意八字还没一撇,先拿出一百万做广告,哪个老板这么傻? 按照此时的生意经,起码也要万事俱备,才去做广告。 “我算是看出来了,包括您在内整个曼妮的团队,都不走寻常路,别人还在传统打法找报纸,找电视台做广告,您把自己变成热度,让他们争先来报道,您还不收一分钱。” “陈先生,仅从这一点来看,别人就不是您的对手。” 在丁山石看来,陈庆宇的这些手段,更像是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大师,才能做出来的各种策划。 无论是免费送东西,还是主动炒热度,又或者利用媒体,无不是互联网的内容打法。 不去管外部宣传渠道,只从自家做内容,让自己变成社会热点,从而吸引别人来报道。 媒体当然可以决定不报道什么,但当一个社会热点出现时,你不报道,其他人就会抢先报道。 报道可以分为正面,负面,但陈庆宇做的这个生意根本就不看正反。 商业从来没有正反之说,只要能蹭到大众热度,时间一长,哪怕是坏标签,也会被结构成一种回忆。 只要不触及红线和法律,对于一个正常运作的商业体而言,不会有任何麻烦。 丁山石又被上了一课,而且惊叹无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