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可以在内部调整,但对于外部,还是由东仓官方来决定。 公家和私人,此时掺和在一起,已经闹得不可开交。 而在此时,陈庆宇的社会责任论出现,反倒像是一股清流,让所有人都感到耳目一新。 公是公,私是私,但无论什么公司,都要怀揣着社会责任感。 只有如此,才能在这纷乱的世道当中,找到一线平衡。 平心而论,刘兆春的报道还是过于夸张,过于抽象。 在刘兆春的报道当中,陈庆宇就像是一个侠之大者的无私之人。 但只有陈庆宇自己知道,他的本心,并没有刘兆春报道中的那么无私。 有社会责任感,并不代表无私奉献。 况且,他之所以招收这5000多名工人,本就有许多内情。 就比如秦萧林的压力。 曼妮派送的业务,也是为了防着秦萧林一手。 刘兆春写这篇文章,显然有借题发挥的想法,但发挥的不是抹黑陈庆宇,而是自己心中的抱负。 能成为魔都老牌记者,刘兆春显然不只是会写八卦,也有真东西。 他借着陈庆宇的话,写出了当下时代的困境和社会的众多风气。 又借陈庆宇招工的行为,大幅称赞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一篇洋洋洒洒五千字的文章,既描写了家国,又描写了时代困境,还写到了困境下的人们,如何挣扎与美好的品德。 就算没有预知能力,仅仅看这篇文章,陈庆宇也不由得心生感慨。 就这篇文章而言,足以入选今年优秀报纸文章100篇。 然而陈庆宇却有些想不明白,刘兆春来见自己的时候明显是为了敲诈,为何回去写文章时,态度又转变了180度? 难道他真被自己说服了? 陈庆宇心里嘀咕,从未觉得自己有这么强的能力。 此外,通过这篇报道,势必会引来更多人关注曼妮。 曼妮的模式,的确被那位牛首富说出了弱点。 高居不下的人工成本,是曼妮目前的困境。 只要能够发展互联网,曼妮的模式就可以复制。 短时间内,没有人能复制陈庆宇的成功,但再等五六年就不一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