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此时的可口可乐,口味不再独特,又有很多竞争者,但终究还是比百事强。 两家都有很多运营经验,但是却忽视了国内市场的特殊性。 他们宣传的策略,都是从高大上的方面入手,就导致了广告效果再好,也只局限在城市用户范。 而此时的国内,绝大部分民众都在农村,乡村地区。 此时的国内饮料市场,有一个显著特点,凡是以县城为基础打地盘的饮料品牌,基本上都能做的有模有样,就算不能称霸多地,但至少在本地是王牌。 大城市的营销成本更贵,铺设渠道也更加激烈,能搞这种营销方案的,只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陈庆宇的曼妮开业,在百事和可口两家看来,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 趁着这个机会,他们可以瞬间打开渠道,再以曼妮为支撑点向外扩张,远比他们自己在魔都铺设渠道,更加简单。 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陈庆宇才狮子大张口。 在这两大饮料商面前,陈庆宇才是强势的一方。 而面对外资,陈庆宇没有任何崇拜心理,抓紧一切机会,狠狠敲他们的竹杠。 大环境他改变不了,但仗着自家的渠道,他就可以多做一些策略性倾向。 起码在曼妮这里,外资就算再多也不会占据绝对优势。 只要有可能,陈庆宇就会立刻推出扶持国产品牌的计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庆宇需要等待时机,也有这个耐心。 饮料行业,从90年代开始,一直是国内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直到健力宝发生巨变,饮料行业才暂时稳定下来。 面对外资的倾力绞杀,国产饮料品牌在某一段时间,竟然只剩下了娃哈哈这一个品牌。 娃哈哈改变策略,用其他产品带动饮料产品,最终侥幸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直到后世的手作奶茶等饮料横空出世,才最终扳回了一局。 然而这已经是20多年后的事情了。 就此时的陈庆宇而言,连曼妮也才刚刚迈出第一步,无心顾虑太多。 随着项目越做越多,陈庆宇发现的问题也越多。 步行街的建筑,按说已经是国内商业建筑最发达的一批,就比如眼下的这座百货大楼,虽然不如新时代出名,但因为建成时间较晚,在一些设计上要更加先进。 但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满足陈庆宇的需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