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讹钱?敲诈?-《实业大亨:我在96当巨佬》


    第(2/3)页

    陈庆宇走了,但记者们却留下了。

    一来,他们的确好奇曼妮百货的员工用餐画面,二来,他们还需要拍摄一些额外的画面作为备用素材。

    曼妮百货的盛况,难得一见,这部分素材拍好之后,几乎是万能素材。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有关魔都,甚至全国性的经济新闻报道,这些素材都能塞进去。

    大家拍摄素材,虽然没有额外奖金,但拍摄万能素材,却能减少日后的工作量。

    这一想法,直接增加了曼妮百货的曝光,也间接推动了曼妮百货,在其他城市的知名度。

    诸多记者当中,有一个记者显得极为特殊,因为他关注的点,并不在曼妮百货本身。

    小赵是魔都证券报的记者,和其他报业同僚们不同,他负责的板块,是商业名人板块。

    别人关注的是曼妮百货的盛况,而他却想挖掘陈庆宇成功的秘诀。

    早在一个星期之前,他就已经注意到了陈庆宇。

    很少有人知道,小陈老板除了创建了曼妮百货,还创建了曼妮派送。

    甚至在小赵看来,曼妮派送比曼妮百货更加重要。

    曼妮百货只不过是一个大卖场,顶多是升级了概念的大卖场,而曼妮派送,却能够影响行行业业,成为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环。

    前段时间,报纸上出现了一篇关于陈庆宇的采访,其中社会责任论的内容,引起了他兴趣。

    他找到了那名记者,同僚与他深入的交流了一番,发现这并不是一篇花钱买来的水文,而是陈庆宇的亲自讲述。

    回去之后,小赵越想,越觉得陈庆宇这个人有趣,决定深入观察。

    他本身就是报社自由派记者,拿着最低的薪水,负责给报社供应一些周边内容,不会进入正式板块,但会用来作为备用素材。

    这个时期,有大量这样的记者,对外自称外派记者,但在内部,其实是实习或者干脆没有身份。

    有的小记者,选择巴结上面,希望他们带一带自己,而小赵却很喜欢这个身份。

    自由记者,有自由的好处,起码能够拿着报社的名头,去外面随意采访普通人。

    大企业家很少说真话,他们找记者,绝不是单纯的接受采访,而是为了配合更大的商业利益。

    采访大企业家,条条框框太多,反倒失去了做记者的本心。

    其他记者还没关注到陈庆宇时,他就已经观察陈庆宇一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