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情报里,廖振华大胆做了一个预估,陈庆宇之所以缺钱,是因为他采用买商铺开分店的模式。 在这个模式之下,陈庆宇的资金缺口,很可能高达10亿以上! 8个亿对比10个亿,虽然还有一些差距,但至少可以判断,陈庆宇有很大的资金缺口,所以需要用这颗卫星来补充资金流。 李泽凯自以为自己得到了真相,因此得意洋洋,反而不着急了。 他觉得自己又有底气和陈庆宇谈判了。 如果陈庆宇知道李泽凯是怎么想的,恐怕会笑出声。 他是缺钱,但是在这份情报里面,廖振华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 廖振华虽然在内地做生意,但他基本上只在深城和港城做交易,十几二十年下来,他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思维认知。 各地的商业用地都在涨价,是不假,但是唯独深城的商业地块,长得最快。 这一点,陈庆宇早在魔都租房的时候就已经看出来了。 魔都的商业地价的确很贵,但即便是外滩步行街的这块地,也没有深城的开价高。 外滩步行街是什么地方,高新开发区又是什么地方? 一个世界地标,人流量堪称全国前三的商业步行街区,一个是郊区工厂用地,既没有风景,也没有人流量。 廖振华以为各地的商业地块都很贵,所以按照一个城市一家店的模式,粗暴的给出了一个10个亿的数字。 此时的李泽凯,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二三线城市没有足够的资料统计,自然是廖振华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结果就是他错估了陈庆宇的资金缺口。 陈庆宇的确缺钱,但他的资金缺口并不大。 如果陈庆宇愿意多等两年,依靠着曼妮百货的利润,各家分店都能开起来,又或者陈庆宇愿意在银行融资或者民间融资,也可以解决资金缺口。 陈庆宇真正的问题,是时间不够。 他希望赶在年底,开满所有一二线城市,而此时距离年底,已经只剩下了两个月。 为了完成计划,曼妮百货的团队日夜不停,几乎忙到吐血。 而陈庆宇看似紧迫,却也没有太过着急。 他已经想通了。 就算李泽凯不要卫星,他也可以在港城找到其他买家,就比如中原电信。 中原电信不愿意找他,他可以死皮赖脸的去找中原电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