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小郑听课-《实业大亨:我在96当巨佬》


    第(2/3)页

    这是他的自传电影,如果能够大卖,他岂不是也成了知名企业家?

    就仿佛当年的当幸福来敲门,这部影片一出,不知道感动哭了多少人,陈庆宇在最无助的时期,也看过这部影片。

    全球偶像,陈龙大哥和星爷那样?

    一瞬之间,郑一健的心脏猛地颤动了一下。

    像是发哥,星爷,陈龙大哥这些人,早就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

    哪怕港城的相关影视正在逐渐没落,但是这三位的金身却已经打造成功,无论去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缺投资和电影拍。

    做演员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名利双收,甚至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先生,我一定会努力,绝不辜负您的投资。”

    郑一健激动的说道。

    陈庆宇拍了拍郑一健的肩膀,以示鼓励。

    他只有郑一健这么一个演员,有资源自然要投资在郑一健的身上。

    港城电影虽然开始没落,但毕竟还不像十年后那样。

    千禧年前后的港城影视,仿佛迎来了回光返照,接连上线了几部过亿的大投资。

    这个时期的港城影视,就仿佛吃了大补丸,各种大制作一窝蜂的上,仿佛是要证明自身还有影响力。

    二三十年后,人们分析港城影视到这个阶段,有人用背水一战来总结这段时期。

    每当一个行业快要走到末路之时,总有一些人心有不甘,他们会利用手中所有的能量,再最后冲锋一次。

    如果成了,这个行业就还能再持续10年,如果败了,他们也是给这个行业盯上了棺材钉。

    但至少在90年代而言,港城的电影圈还有机会。

    其实无论是港城还是好莱坞影视圈子,尤其是电影产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

    从内地的影视发展路线,就能看出来。

    内地影视曾经红火过一阵子,在那个电影票只有几毛钱的年代,经常会爆发几亿票房的超级观影热潮,后续不再使用电影票后,也有过观影人次破亿的超级爆款。

    然而随着文化思潮的转变,人们陷入了迷茫阶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