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一个项目,制造一个首富!-《实业大亨:我在96当巨佬》


    第(1/3)页

    前往港城之前,陈庆宇让张志东和团队做了一个预估模型。

    MP3是新开发出来的产品,没有之前的数据可以对比,但可以直接套用随身听的模型。

    张志东找到了港城随身听的往年数据,这本来也是行业内部情报,然而在咨询公司眼中,只要有人花钱,他们就能搞到各种数据,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还是有一定参照价值的。

    “老板,按照随身听的数据模型对比,第一代产品卖到百万份,应该不难。”

    张志东做完统计,立刻给陈庆宇汇报。

    100万的销量,按照对半的利润来看,大概有将近七个亿左右。

    “如果售价再高一倍,销量还能达到这个数吗?”

    陈庆宇想了想,问道。

    “港城的平均薪水高,小范围增加售价,不会影响到具体销量,但是港城人的生活成本也高,每增加一部分售价,必然会影响一部分销量。

    如果售价达到3000元,销量的期望值日,可能要砍半。”

    张志东想了想说道。

    3000元的售价对比50万的销量,有多少利润?

    陈庆宇脑子一阵头脑风暴,却发现根本没办法计算。

    他连加盟和直营的方式都没有确定,利润占比自然也无法确定,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MP3在港城的利润,肯定比在内地的利润要少。

    同样是1500元的售价,涉及到港城两岸的税务问题更复杂,如何把资金带回来,也是一个问题。

    很多国际跨国集团,都会在当地成立新的公司,直接把这部分利润转化成公司资源,然后再用公司资源经营全球。

    他们之所以不把钱挪回本国,就是因为手续过于复杂,而且还涉及到税率等因素。

    当然一个国家的基础太过脆弱,根本没办法组建相关产业,那就算汇率的成本再高,也必须硬着头皮转。

    但港城显然不在此列。

    此时的港城货币,比内地货币更有价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