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当其目光再次看向其余商贾时,他们哪里还有胆子继续对峙。 心神畏惧之余,纷纷做鸟兽散,迅速逃离了知府衙门,生怕下一个被抓的就是自己。 不到半刻钟的功夫,原本还热闹非凡的知府大门前,再次变得门可罗雀。 衙门公堂内,夏云听着军士的汇报,脸上再度浮现出阴冷的笑容。 这些杭州商人,大多都不过是贪生怕死之辈,根本不足为虑。 “大人,被抓进来的那名杭州盐商,姓周,名文迪,是现今杭州四大盐商之一,手中的确有一条先帝赐予的五品冠带……” 这时候,重新出现在公堂上的徐婉儿,已经弄清楚了周文迪的详细身份,一条条汇报说道。 闻言,夏云仅仅思索了片刻。 “杭州城内赈灾情况如何? 夏云忽然反问道。 “按照您的吩咐,四个城门口,一共设了八个粥棚,每日早晚两次施粥,城内外灾民得以勉强维持生存。” 徐婉儿继续汇报说道。 不过紧接着,徐婉儿的脸上,又逐渐浮现出一抹迟疑之色。 “现在已经是七月份,浙江大部分地区干旱未减,即便是让灾民现在插秧播苗,今年大概率也难以获得收成。” “长此以往,开设粥棚赈灾始终不是可行之策。” 徐婉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夏云闻言,当即点了点头。 的确,距离来年春天还有将近七八个月的时间。 在此期间,农民种不出粮食,便只能由官府继续拨粮赈灾。 但即便是朝廷,也难以支撑一省灾民,长达七八个月的粮食供应。 “传本府命令,将所有灾民人口全部造册登记,凡进入了杭州城的灾民,不得随意外出。” “造册登记完成后,每家每户可派出壮劳力,集合编入施工队伍,随时听候本府调遣,施工队伍按日发工钱,每日铜钱20纹。” “每家每户若无壮劳力者,可派出妇女,编入浣衣织布局,随时听候本府差遣,每日发工钱15纹。” “另外,鳏寡孤独年幼者,每日仍可前往粥棚免费吃粥。” 短短十数息的功夫,夏云下达了三道命令。 所谓治标治本,在夏云看来,要想解决杭州城灾荒,最好的办法,便是以工代赈,大兴基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