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殿内一下安静下来。 郑当时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丰富,对于今天刺杀皇帝的刺客,他本不认为这是主和派朝臣的手段。 毕竟那帮老家伙们哪有这样的胆子?即使刺杀成功他们也不会得到多少好处。 但是听到刘彻这么一说,郑当时的脑海飞速运转。 这起刺杀事件从开始到结束都很仓促,完全不符合主和派老臣的行事风格。 而且听说那刺客被擒住之后一心求死,竟然连自尽的毒药都没有事先准备。 再就是皇帝所说的这些言论,根本不可能出自一个专业刺客。 根据以上分析,郑当时得出了一个结论。 “陛下,这人极有可能师承秦末以来百家隐士高人!” “否则,小小年纪断然不会有此见识!” 秦末以来的百家隐士吗? 刘彻眯起了眼睛思索起来,自从大汉建立以来,在春秋战国时期涌现的诸子百家,大部分都消寂下去,唯有道家、儒家、法家、纵横家等几家还在活跃。 不过道家法家纵横家等百家学者,早在十年前也就是元光元年就被排除在了大汉朝堂。 高阳这小子要真是师承哪家的隐士,说不定还真有刺杀朕的动机。 可中尉的人马已经调查清楚,高阳出身渭城高氏,自小学的也是君子六艺、儒家五经,这师承奇人隐士之说不大可能啊! 正当刘彻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太中大夫张骞终于来到了。 “陛下!” “哦,张大夫来了。” 面对张骞,刘彻的态度比对之前的公卿还要好一些。 原因也很简单,张骞奉命持节使匈奴,被困匈奴十数年,经历了不知道多少的苦难,最后还能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回到大汉。 这样的人,即使是他这个大汉皇帝,也是敬佩有加! 刘彻接着又把先前的话复述给张骞听。 “嘶!竟然此等奇人?!” 饶是走过了万里之遥,见识了匈奴、西域诸国风土人情万般人物的张骞,乍一听到高阳的言论,都是大吃一惊。 见到张骞的反应,刘彻心里好受了许多,看来朕的反应并不算大嘛,实在是高阳此子太过奇异。 明明只有十几岁,却表现的比六七十的五经博士都知识渊博,不知道的还以为大汉出了个甘罗呢! “臣耗费十余年光阴方才一窥西域诸国,此人从未踏足西域土地,知道的却比臣只多不少!” “至于此人所说大汉唯一值得开拓的方向就是西边,臣不敢尽数苟同,但认为还是有些可信的。” 张骞目光深邃,神色有些复杂的如实说道。 人比人气死人,张骞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一个十几岁的小子比了下去,嫉妒什么的倒是没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