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前国家主要就是由国君和余下的贵族主导,而大汉在贵族衰落之后,表面上多出了大臣这股势力,实际上还多出了地主豪强!” “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有更多的势力参与其中,否则很容易出现一家独大。” 暗室里,刘彻抚摸着手中玉佩,眼眸闪烁不定。 他对高阳说的很感兴趣! “高阳说朕不对地主豪强动手,简直可笑!” “元朔二年,朕就颁布《迁茂陵令》,迁地方豪富之家充于茂陵,不仅把这批人放在了朕的眼皮底下看着,还收回了许多土地分给无地百姓耕种。” 怼完高阳的污蔑,转过头来刘彻便和郑当时张骞商议起来。 “高阳这遏制豪族之策,于朕的法子相比孰优孰劣?” 郑当时本来还以为陛下有什么高论呢,结果一听到这话,直接就无语了。 “陛下之计已经见到成效,成果斐然,而高阳之策尚且没有定论,更别提具体实施了。” “臣以为,还是陛下之法更胜一筹。” 这个马屁郑当时是拍的很不情愿,以至于说的时候不怎么专心,有种敷衍的味道。 但刘彻根本没看出来,看的郑当时很是头痛。 陛下爱听好话,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陛下,臣不知。” 跟郑当时一比,张骞就很诚实了。 倒不是说张骞对这些事一窍不通,怎么说也是出国十几年游历数十个国家的人了,就是光靠看也能看出点门道了。 张骞是个聪明人,不然也不可能出国在外十几年活着回到长安了。 正因为他够聪明,才知道这种时候保持沉默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张骞只是一个人形自走活地图罢了,我哪里懂什么国家大事? 刘彻呵呵一笑没有追问,很舒坦的重新坐回胡床上。 “高阳说的其实也不错,他的思路和朕不同,倒也不能说是错,拿来参考一二还是可以的。” 另一头,霍去病也想到了元朔二年的迁天下豪富前往关中茂陵,于是说了出来。 嗯?这事已经发生了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