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小郑,你家里有多少田产?家族有多少人?” “老家的封邑还有继续增加的可能吗?” 对于高阳的询问,霍去病一五一十的都交代了,没有一点隐瞒。 听到这番对话的刘彻眉头一皱,什么情况?搁这查户口来了? “高阳这小子说的容易,石炭烟大、有毒的缺点是那么简单解决的?” “长安的薪柴又不是很缺,就算真的解决了,挖矿也比伐木难多了,那价钱百姓定然无法承受。” 刘彻有些愠怒,石炭这玩意儿,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有人挖出来并且使用了。 之所以到大汉都没多少人用,正是石炭不如木头的证明。 公孙弘捋着长须目露精光,但是一言不发。 一旁的郑当时则悠悠开了口:“陛下现在下结论恐怕有些早了。” “臣观高阳授课,向来都是目光极远而且暗藏玄机,这石炭一物,高阳既然如此重视,兴许是有大作用的。” 刘彻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他自然清楚这一点,不然也不会叫上丞相一起过来了。 “陛下,臣以为郑公判断的不差。” 一直没有说话的公孙弘这时开口了,他指了指孔道:“这个高阳,老臣虽然没有见过他的面,但光是靠听的已然能够发现其不凡之处。” “关于石炭的看法,他比老臣认知的还深入。” “更难得的是,此子年仅十几岁,就心怀天下为百年后的子孙着想。” 公孙弘摇了摇头,很是感慨。 “来时陛下与臣说了一些高阳讲课的内容,结合现在听到的,纵是老臣亦不敢小觑他。” 刘彻眼睛一眯,心思活泛起来。 公孙老头当真这么认为?嗯,看起来不像是假的。 以刘彻对公孙弘的了解,这老头儿看人是很准的,与善于识人而闻名天下的郑当时相比都不遑多让。 而且身居丞相之位,不会轻易肯定某人。 “山,并州是个好地方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