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对付匈奴当攻心为上!-《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


    第(2/3)页

    倒不是说他有多么的认同,主要还是打仗实在太费钱了!

    再加上高阳之前预言的他能活到六十多岁,原先的急迫感也就减少很多。

    还有三十年可以跟匈奴耗,确实不必急于一时。

    三十年的时间都够高祖刘邦统一好几次华夏了,刘彻不信,他赌上后半生干不死匈奴!

    “外交,外交...高阳所说的外交必然不是多派些使者这么简单。”

    “军事与外交相结合,都是为了打击匈奴,那么这里的外交就是指的广结诸夷孤立匈奴,挑拨分化引起内乱!”

    刘彻盯着地图喃喃道,这张由张骞口述,结合西域来的胡商补充制成的地图上,囊括了许多此前大汉所从未知晓的国度、部落。

    顺着高阳的话,刘彻想到了更多。

    匈奴与大汉接壤,自然可以发兵讨之,而西域虽然路途遥远,但为了竖立大汉威信与控制西域贸易,也能勉强派军队过去。

    可是更远的地方呢?

    军队肯定是派不过去了,即使强行派遣,那也是劳师远征风险极大,一个不慎就是全军覆没。

    然而军队到不了的地方,使者却可以。

    要知道,有时候一两个人的使者能够比一两万人的军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臣以为高阳说的很实用。”

    刚才一直当工具人背景板的郑当时,在这会儿开口了。

    “张大夫一行百余人出使,所探查获得的消息情报,累胜于万人大军。”

    “虽然中途出现意外被匈奴扣押多年,但今后这种意外定然会大为减少。”

    “陛下,高阳攻心为上这招,确实很妙!”

    从郑当时的出发点来看,比起供给动辄上万人的大军,明显是几十人甚至几人的使者更为省钱。

    何况高阳也不是说不再用兵,而是军事与外交并用。

    这对于大汉现在的财政状况来说,显然是一个更好的方向。

    “匈奴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总结起来概括就是一句话。”

    “匈奴的社会结构与大汉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另一边,高阳继续跟霍去病讲道:“这种草原上的游牧社会,其实权力是很分散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