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我想说...” 高阳的声音不断拉长,想到了一句话。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只有不断的轮回。 乍一听挺有道理,但在高阳看来,这压根就是狗屁! 华夏这片大地上几千年来,有多少英雄好汉为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就有千倍万倍的百姓在做着同样的事! 只不过他们单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无人知晓。 但如果就此否定他们所付出的鲜血甚至是生命,高阳无法接受! 中国是有历史的,不过在我看来,这历史写的不是王侯将相,不是才子佳人。 而是童子牧牛,是老农耕地,是父兄入伍,是妻离子散,是苛捐杂税,是横征暴敛,是谁都不把百姓当人! 足足几千年了,华夏的百姓生活大抵一直是困苦的,偶有的几个盛世,距离他们也太过遥远。 该怪谁呢?该怪这片土地上的有些人太聪明了,一旦有权便想尽办法盘剥压榨,以此满足自己的欲望。 “我只想让华夏的百姓少受些苦,仅此而已。” 老梨树下,高阳回过神来,没等刘彻开口就接着说道。 “你先别急,因为这对你也是有好处的,民富而国强,百姓富足才是真的富足。” 刘彻的目光变得清澈起来,还是年轻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远处,公孙弘悠然长叹一声:“我没想到,高阳的愿景竟然如此宏大。” 让百姓少受些苦?这话听起来不如封侯拜相,名满天下来的霸气。 但对于已经年过七旬的公孙弘来说,高阳说的这些让他无比感动。 番系、卫青等人沉默不语,换做是别人这么说,或许他们只会认为是痴人梦呓。 可这话从高阳嘴里说出来,信不信暂且不谈,光是有这份心就足以令人敬佩了。 “少受些苦?谈何容易。” “大汉百姓的日子比起前朝,已算得上是安居乐业,还要怎样?” 郑当时微微摇头,他并不是无情之人,只是掌管大汉财政这几年,深知其中利害。 郑当时不知道高阳所在的后世是什么情况,但就大汉来说,国家与百姓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