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太师? 刚回到长安的张骞很是疑惑,自己才离开长安一个多月,怎么朝廷里就多出了个太师? 要知道这一趟南越国之行算上来回足足有六千里之遥,一路上快马加鞭,一旦有水路就立刻换船前行。 最后还是派了人赶在前面通知南越国,让他们赶紧取来占城稻,这才如此神速的完成任务。 “陛下,这太师?朝廷何时有太师之职了?” 刘彻哈哈一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于是跟张骞说了一番他在大牢向高阳摊牌,然后拜高阳为太师之事。 嘶——! 张骞倒吸一口凉气,他是猜到刘彻可能会对高阳委以重任,不然也不会天天跑去偷听了。 但是张骞是真没想到,刘彻竟然为了高阳把太师给抬了出来! “张大夫可有什么意见?” “臣并无意见,陛下既然拜高阳为太师,还当竭力支持才行。” 张骞犹豫了片刻,不再像以前一样不问朝政。 而是抓住眼下刚把占城稻带来长安的契机,诚恳的说道;“高阳说他来自后世,此事臣暂且毋论。” “但高阳所知之事,对我皇汉极为重要,昔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雄于六国,商鞅最后却落得个车裂而死的下场。” “高阳是个聪明人,若是陛下对他没有绝对的信任和支持,高阳是不会为了大汉尽其所能的。” “这些年来,陛下整顿军备、改革币制,与变法无异也。” “时至今日国库空虚,战事进展缓慢,若就此继续下去必然出现祸端,而高阳的出现恰如久旱逢雨,于我大汉实乃天赐!” 作为一个走过万里路,见识过西域之外列国纷争攻伐不断的人,张骞十分清楚人才的重要性。 特别是像高阳这种能够以一人之力撬动整个国家的人才! 大汉立国已经七十多年了,人才的举荐早已固化,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利益体系。 当初战国群雄争霸时期,许多出身底层的人才能够进入朝堂,发挥自己能力的场景,鲜有再现。 这绝不是一件好事! “张大夫之言,朕悉听之。” 望着张骞反常的举动,刘彻极为重视的点了点头。 因为张骞的劳苦功高他都是看在眼里的,现在说的这些,更是许多位高权重的朝臣都不曾言语的。 这是什么?这是忠言逆耳! “张卿一路疲惫了,快去歇息吧。” 张骞正色拱手,默然地转身离去,身体虽有些伛偻,但背影在阳光的照射下,却显得格外伟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