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你说怎么办嘛!” “你吼那么大声干什么嘛!” 会议室里的诸位七嘴八舌地提出建议,又被一一否决。 不过从始至终都没人提过要提高公会创作者与剧团的待遇。 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从来就不是个可选项。 给工具人涨钱? 那和要了他们的命有什么区别! 半小时后,会议室里的争执逐渐平息。 大家都把目光放到图尔特爵士身上,毕竟他才是会长。 享受了最好的待遇,就要在最关键的时刻承担最大的责任。 图尔特爵士见时机差不多,终于起身,清了清嗓子。 说道:“我的想法是,发挥我们拥有大量职业评论家的优势,在网络上建立由我们操控的评价体系。” “那不还是给卓戈集团提供内容吗?”有人质疑地问。 “是的,因为我们要利用网络的资源,将来能赚回来的,一定比投入更多,只要能掌控评价的话语权。” 图尔特爵士眼神里满是贪婪。 这是他近些日子里反复研究影视资料库得出的结论。 那里开辟了一个戏剧相关的新版块。 可以预见的趋势,资料库将会成为观众判断一部作品值不值得看的重要标准。 而现在里面只有观众打分,缺少专业性强的评价。 这正是他们擅长的。 图尔特爵士向理事会成员们详细介绍了他的计划。 让评论家们集体在网络上发布内容,通过他们的专业优势,建立一个与资料库中观众评分不同的评价体系。 要让以后的人们在讨论一部作品是否优秀时,一定把观众评分和专业评分作为两个重要指标。 如此一来,创作者们为了获得好评,就必须与戏剧公会打好关系。 再把原来的戏剧公会年度作品奖,扩展成年度作品奖,为一年内的所有影视戏剧评奖。 这个奖项将会是大众最认可,从业者们都追求的最高荣誉。 有评奖,就又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戏剧公会从此由一个运营剧团的组织,转型成评价剧团的组织。 至于苦哈哈地创作,排练,巡演,这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就送给新公会吧。 他们要赚更容易的钱。 而实现这个计划的前提就是话语权,一定要掌握评价的话语权。 听完他的描述,副会长不太确定地问:“那我们现在要赞扬《控方证人》?” “当然不是!”图尔特爵士激动地说。 “我们要更强烈,更彻底地抨击这部作品,我们的评论家要在网络上驳倒那些赞扬这部作品的人。 “我们要驯化观众!” 他神态有些魔怔地说出如果被观众听到能保证他身败名裂的狂言。 “普通人是没有分辨能力的,他们需要精英的领导,我们来做那个精英,要让他们追求我们的审美,认可我们的标准。 “只有这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掌握评价戏剧的话语权,不!不只是戏剧,是对所有类型文艺作品的话语权。” 在图尔特爵士的构想里,戏剧公会已经转型成文艺评价的绝对霸权帝国。 就像在纸媒上实现的那样。 不过更权威,更有影响力。 他将作为这个帝国的统领,手握分发奖项,引导审美,控制作品风评的至高权力。 从来没有想过,也许观众们会产生自己的判断,而与观众喜好对立的过程,就是公信力逐渐消磨的过程,直至彻底崩塌。 同时一头好事的红龙,一定会给这个崩塌的过程,小小地加个速。 自负让他忽视了风险。 “这么做,真的能行吗?我担心会激起大众的反抗情绪。”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秘书,负责地说出他的担忧。 不过心里已经开始谋划下家了。 “当然能行,也必须能行。” 别人恐惧他贪婪,图尔特爵士语气肯定地说。 “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案的话,现在就开始行动吧,时间不等人,朋友们。”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