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最早的设想,是制作一档完全表演形式的音乐综艺,每期有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表演音乐,还能起到介绍作用。 “不过后来在观看锻刀大赛时得到灵感,人们喜欢竞争,无论是什么内容,都喜欢看一群人比个高低。 “然后赢了的人凑在一起,再比出一个最强的,我参照这种结构,来设计一档音乐竞技节目。 “之后我还进行了大众调查,发现传统的音乐形式,其实不太符合普通观众的审美,那些街头酒馆最受欢迎的吟游诗人,不愿意唱长篇的乐章,人们也不愿意听。 “说实话,虽然我从小也听各种最优秀歌剧团,乐团的演出,我知道他们很厉害,但我确实听不进去。 “街头酒馆里会唱的,都是他们自己写的歌,那我就想,不如提供一个展示他们作品的大舞台,于是,就有了这档节目的构想。” 幻灯片里展示出一个规则图,包括周赛,月赛,和年度赛。 按照这个计划执行,这节目一季能播个一整年,放个年假,来年直接第二季。 每周三位选手,比两轮,第一轮只展示歌曲的片段,淘汰最差的选手,第二轮演唱完整版,决出周冠军。 每位周冠军可以参加月赛,在月赛中展示新作品,以此类推到年赛,年赛中除了新作,还要演唱周月赛中的歌,最终比出总冠军。 戈多费力地介绍完整档节目的规划。 卓戈听完后点点头,说实话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规则很像是他看过的一个节目。 星光大道。 虽然这节目总是给人留下土土的,只有没什么事干的大爷大妈会看的印象,但必须要承认,这档节目里出过国民度极高的艺人。 甚至有可能是所有音乐竞演类综艺里出道的最知名的艺人。 二十年来知名度不减,还有越来越知名的趋势。 谁还没听过几句“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了。 “想法很好,尤其是选原创曲目,我很喜欢这点,”卓戈开口说道,大众创作的歌可能不会像大师之作那样具有影响力和专业度,但绝对更容易接受,“不过有点问题。” 卓戈话锋一转。 “一档节目拉得太长的话,很难集中讨论热度,不如每一季持续几个月,等第二年再有下一季,让观众养成每年这个时间段看一个音乐盛会的习惯。”“我觉得这样可以有更多参与者。”戈多解释道。 卓戈摆摆爪,表示反对,“参与者这种事先要保证质量,哪有那么多人能创作,就算能凑出一年的,第二年肯定质量下滑。” 星光大道销声匿迹的原因很多,参赛人员质量严重下降肯定是原因之一。 哪怕需求选手没那么多的综艺也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选秀回锅肉。 “其次,你要怎么来比个高低呢?音乐又不像是锻刀,存在硬性指标,谁更能砍谁就更优秀。”卓戈继续提出问题。 锻刀大赛里看选手好不容易锻造的刀,折在冰块,木头,盾牌或者龙龟壳上,可是观众的最喜欢的部分之一。 谁赢谁输绝对直观。 但是音乐又不能摆个音准测试仪在那里,看谁唱得最准,记一个技术分。 再搞个测试音高的,统计最高音最低音,这些音的数量,还有大跨度转音之类的,再记个难度分。 这样的话这档综艺里的歌曲肯定会朝着十分诡异的方向发展。 “哦,我在这里介绍了,现场会有一批来自专业乐团的评委,为选手打分。”戈多把幻灯片翻到前页。 “可是你是因为不喜欢专业乐团才设计的这档节目啊?” “那找些普通的吟游诗人做评委?” “更直接一点。” “直接让观众来选择最喜欢的作品?”戈多也想明白了,“可是那样技术上……” “能做到,不仅可以让现场观众投票,还能在网络上开展投票,让所有看节目的人都参与进来,而且不是打分制,只有最简单的喜欢和不喜欢。” 打分这个玩意儿,因为每个人打分标准的不同,最后也得不出多严谨的结果,不如更干脆一点,大家都是二极管,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 “这样的话,会不会有喜欢一首歌的人,故意去给竞争对手点不喜欢。” 戈多提出自己的担忧。 “那有什么不好呢?” 卓戈一个反问,给戈多问得有点不会了。 “是啊,好像没什么不好,这样会有更高的热度,就是,有点不太高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