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水平高低,显而易见!” “谁抄袭谁,很明显了!” 两篇四大刊的消息传出,让‘张硕派’的士气大振。 很多支持黄慧的人都选择了沉默,但舆论上总是有一些人是无法被说服的,他们马上找到了反驳的论据—— “张硕自己都说了,论文的数量和发表的期刊影响力,并不能代表数学水平高低。” “能发四大刊,就说明没有抄袭吗?也许他的硕士论文是抄袭的,后来读了博士才完成发论文的研究。” “发顶刊论文和是否抄袭不存在直接关联。富豪就不会偷东西了吗?有些人就是有这种癖好……” “……” 学术圈可不会这么看。 在数学四大刊发表两篇论文的‘大佬’,半年前会去抄袭一篇SCI四区小论文? 这是把他们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啊! 如果张硕和黄慧中必定有一个人是抄袭,那么抄袭的人只能是黄慧。 如果抄袭不存在,说两人恰好研究的是同一内容,可要比中五百万的几率低多了,同样等于是侮辱他们的智商。 所以结论很明显了。 当晚,各大媒体也不再保持中立,他们纷纷下场发表意见。 因为东港大学还没有回应,有些大媒体并没有谈抄袭事件,而是赞扬张硕在《数学新进展》上发表两篇论文。 “在数学四大刊上,博士生单独发表论文还是国内首次,张硕打破了国内数学博士生的论文记录。” “《数学新进展》的两篇论文,足以让所有高校向他抛出橄榄枝。” “中国数学会的钟家庆数学奖评委们不用愁了,现在可以宣布,张硕提前锁定了这个奖项。” 有些大媒体的评论则是侧面点到了抄袭事件,矛头直指东港大学,“学术容不得作假,数学更容不得作假!” “是骡子是马,终究是要拉出来溜溜的。” “青年学者应有稳定的科研环境,而不该遭受莫名之冤。” 一时间,东港大学的压力暴增。 学术圈内根本没有人相信张硕会抄袭,东港大学是国内的名校之一,当然也在学术圈范围之内。 他们不可能为了一个黄慧去背叛自己所在的圈子。 所以他们不能继续沉默了。 实际上,东港大学内部很多人都清楚,抄袭的人大概率就是黄慧。 黄慧和周凯军之间必定存在某些关联。 黄慧发的SCI二区论文就是证据之一,因为论文所属领域是微分几何,黄慧的导师张平研究的是代数几何,而周凯军的研究领域恰好是微分几何。 数学领域内,跨行不能说如隔山,但差异也是很大的。 周凯军大概没想到,他让黄慧证明自己不需要抄袭的手段,反倒成了数学学者们眼中最大的漏洞。 不过调查还是有阻碍的。 行政主任田俊也认为抄袭的人是黄慧,但调查也很难给出明确结论,他们不是警/察,不是法院,周凯军、黄慧都坚持自己的说辞,他们没有证据也无法直接定性。 另外,周凯军背后还站着蒋维之院士。 蒋维之是科学院院士,是东港大学理学院的院长,是东港数学科学中心的主任,也是国内数学界金字塔顶尖的大人物。 田俊可不想得罪蒋维之。 很快,他就不用担心了。 第二天副校长王志刚风风火火的来到行政楼,召集了调查组以及学术委员会的人开了個会。 在会议结束以后,东港大学对舆论有了会议。 他们宣布成立‘临时调查组’,由副校长王志刚直接负责,重新对张硕的论文抄袭事件进行调查。 …… 于此同时。 苏东大学的高等研究院也在开会,参加会议的包括副校长张秋生、高院院长谭友铭,还有几个高院的研究员和行政人员。 他们的会议就没那么严肃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