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显然,一个都没有。 汪进认为国内的理论物理发展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就像是科技方向的赶超一样,先是要进行模仿,再慢慢的去赶超。 新的理论,就是哗众取宠了。 不得不承认,张硕的数学水平确实很高,但理论物理领域却没什么影响力。 即便是有一些数学类的成果,又能怎么样? 难道要用几亿的项目去验证吗? 这当然不行。 “必须要给出更可行的方案,比如说研究新的信号转化分析手段,这才是正常的方向。” “cp破坏的研究,本身是有理论基础的,而所谓新的理论……很难说。” “不确定性太高了,再加上没有国际同行认可,我们的项目可不是为了给私人做理论验证用的。” 汪进对其他人说着,表现出一副大公无私的神态。 实际上,他心里也有不愿意承认的小心思,那就是对于新物理的抵触,不只是对新物理抵触,对于所谓的未知物理现象也非常的抵触。 原因很简单,他是50多岁的‘年轻院士’,在国内高能物理、理论物理领域,都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如果新的物理流行起来,大家都去关注新物理的内容,那么一辈子专注于粒子标准模型塑造工作的他,或者是‘他们’还能有什么学术影响吗? 到时候,他们还是专家吗? 汪进有一句话说的是真的,项目评议不通过是评议组共同的决定,对于cp组研究新方向有抵触情绪的也不止他一个人。 很多相应领域的学者都有抵触情绪。 其实要理解很简单—— 我研究了一辈子粒子标准模型,好不容易成为了顶级专家,你告诉我,流行的变成了新物理? 我研究了二十年费米子哈伯德模型量子计算,你告诉我能直接数值求解? 我求解了一辈子NS方程,你告诉我能直接数值模拟了? 这就是要把专家拉下马啊! …… 于此同时,有不少人都注意到了张硕发布的微博消息,也知道cp组项目评议不通过,针对的是什么‘理论基础’了。 有些人带着好奇特别去下载了论文,然后网络上又出现了一大堆的讨论。 “我竟然自大到认为自己是个物理博士,就能看懂张硕的论文!” “我居然去下载了!” “天书啊!” “即便是有一些标注解释,也根本搞不明白各种符号的意思……” “上面到底说的是什么!” 多少人对内容也并不关心,毕竟是晦涩的理论问题,是用数学语言对于物理理论的表达,而且还脱离了实验的基础,想要理解就更加困难。 他们还是关心cp组项目评议的事情。 这很有舆论色彩。 有很多专业的学者也看到了,吴建宁再次给张硕打了电话,简单说了几句论文的问题,“你的论文要发在《物理评论快报》?” “这一下评议会应该更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