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既然无法实现完全保密,就把一部分理论的东西公开出来。 研究成果的公开发表好处也有很多的,比如可以展示基础物理研究的开拓性和前沿水平,也是塑造了大国形象。 国内基础物理的研究,和国际还是存在差距的,主要是因为起步比较晚,再加上国情影响更重视技术突破,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度不足。 在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开始重视基础数学和物理的研究,但毕竟起步太晚了,想有基础方面的大成果是很困难的。 现在有了这样大的成果,而且是新物理方向上的,也能塑造出引领全球基础物理研究方向的形象。 这种形象还是很有好处的,未来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国内工作。 另外,成果发布以后,能够帮助确定新的物理研究方向,也会有更多的学者和机构参与其中,就会有更多的进展。 在科技方面,掌握完善的理论和高端技术,几乎可以说就立于不败之地。 源点论相关的研究始于张硕,他们自然掌握着完善的理论,而现在的发现未来也可能会转化为技术,那么他们就会掌握最高端的技术。 在成果发表方面,只要不公开所有的数据,其他机构想要复刻实验都是很困难的。 等他们成功复刻了实验,国内的研究也会变得更加深入,也就是会一直遥遥领先。 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准备第二次实验的过程中,电磁学实验室的研究员们已经完成了实验数据的整理。 张硕把所有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并完成了一篇实验报告论文,内容都是理论和实验的结合,也列出了一些简单的数据。 在提交科技处审核以后,论文就投稿到了《科学》杂志。 之所以选择《科学》杂志,是因为《科学》杂志的影响力大,国内很多大型实验、重大成果,一般都是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科学》杂志发文还是很困难的,但相对于张硕来说却很简单。 哪怕是不考虑研究的重大意义,他个人的影响也值得《科学》杂志非常重视了。 事实,也是如此。 当接到张硕发来的论文稿件以后,《科学》杂志编辑部反应非常迅速,论文很快就出现了主编的电脑屏幕上。 然后,甚至跳过了其他评审的环节,就被确定发表了。 这是因为根本无法进行同行评审。 张硕团队所做的实验是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的,而且是非常关键的理论验证研究,类似的成果也根本无法评判正确与否。 难道还能找同行们到实验室来看看?拿出详细的数据去证明?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在论文成功发表以后,国际物理界瞬间为之沸腾起来。 “张硕的实验验证了基础力之间的关联,电磁力和引力?不是开玩笑吧?” “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应该不是玩笑……” “怪不得我上次听说,中国的科技支持部门不认可迈克-约尔的《混乱场论》,那个研究和张硕的理论是冲突的,而张硕的理论竟然得到了实验证明!” “也就是说,基础力之间确实存在关联?电磁力、引力能够实现互相转化?” “这太惊人了吧?以后就可以人为制造引力?” “在短期内,应该是不可能的,这种实验也只是在粒子层面,或者是极其微小的层面上测定出了异常,结论也许都不准确。” “过往有很多研究出现了非常惊人的结论,最后都没有了下文……” “但不管怎么说,成果发表已经足够惊人了,如果被证明是真的,基础物理的研究就有了新方向,甚至未来可能转化为科技手段,人类就能实现新的科技革命!” 伴随着论文的刊登,其他的物理研究似乎都不重要了。 每一个能读懂论文的人都能明白其中到底蕴含着什么,一个是新的基础物理研究方向,准确的说就是源点论,研究四大力之间的关联。 另一个是,电磁力和引力的共通性,可能会让人类掌握主动制造引力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应用会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真是可以实现质的突破。 到时候,不要说是走出地球,建造大型飞船都是有可能的。 此外,有了全新基础物理的方向,也会让物理理论得到新一次的突破,可能会帮助人类解析那些无法解释的宇宙现象。 学术界的沸腾很快就蔓延到了公众舆论。 很多人认为,这个发现是向未来迈出了一大步,会让人类科技实现质的腾飞。 同时,也有人担心,新物理伴随着新的危机。 比如,研究强力、弱力,可能会发展制造出更惊人的破坏性武器,甚至能一口气毁灭整个地球。 但无论舆论说什么,都不影响实验发现本身的重要意义。 国内主流媒体进行大肆的报道,“苏东大学电磁学实验室,张硕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在研究电磁力、引力的关联实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团队成功在媒介材料的运动上检测到了异常,并确定那是引力的信号。” “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个发现验证了基础力之间存在关联,也将引领基础物理朝着新的方向进行拓展研究。” “这也是基础物理历史性的突破,非常具有标志性意义……” 第(2/3)页